●蘭崙偶說
序
卷一
卷二
卷三
卷四
○序
入市之有英吉利,惟利是務。雖其王,亦且與民合貲為之。故凡市事之便於獲利者,謀無弗至。其內擾也,畏市易之中絕;而就欵也,幸市易之仍通,無他技也。其人近粗習中華文字,間有譯梓成帙,流入市廛。實即所舊行之新聞紙,有考證天文者,有紀述風土者。其言往往歸重耶穌教,意有在也。西洋陽瑪諾之撰《天問略》稱:「不動之天為諸聖所居,奉天主者乃得升之。」欽定四庫,目雖著錄其書,而摘指其謬,未嘗因人廢言也。
其國遠處西隅,修朝貢未及百年,土俗攸殊,原無可述。惟積歲叩關入市,疊受天朝懷柔,其事足資稽索。中國人偶有紀述所見聞,亦堪薈萃。然大率詳今略古,究未得其立國之所由來。故譯字紛歧,且動稱千有餘年。其實,泰西諸國之立國久而不易姓者,僅見佛蘭西。而英吉利則凡屢易其姓,其俶擾自昔為然。蓋所述自羅馬國以遞於哪耳慢,中歷吝因、兩撒孫,而斯哥西,而荷蘭,統謂之英吉利。國土儼在,而種類頻更,不得因其追述耶穌,稱千八百餘年,遂疑其享國延長也。
其人性既刻忍,來粵散商,非往昔公司大班,一秉國命者比。每一官至,兵食悉取給於就地之商貨,故得便宜行事。視道光二十一年之索賠貨值,爭復市易者,情事迥有不同。其內犯也,每起於一、二兵目,去其國遠,不復稟命,而國商又不能禁。往往橫施飛礮,空彈子中而實以藥,半空拆墮傷人,或用方長彈子挾火藥、樟腦諸物,從風緩送,著物易燃,與火箭等。內地備水車待之,即無能為。最兇慘者,登岸發火,伺夜靜睡熟為之。畏捕獲,故剽忽無常也 【 序文到此為止,沒有作者欵識及撰寫年代。就文義來看,亦似乎未完稿。──點校者】 。
○蘭崙偶說卷一
西海英吉利國之紀年也,動云千八百有奇矣。固緣奉耶穌教而溯其始生,然其國土之闢,則實已閱千有餘年。但其間展轉屢易其姓,今可各按以中國朝代層遞考證焉。
東漢以前,獉狉未啟,初立國,有名號可指,及其有國之年次足紀述者,蓋自加力牛拉始。得位後,民苦其虐。四年,弒之。當漢哀帝時,如德亞國有耶穌者,衍其國摩西遺書,別創天主教,使徒衆遍傳諸國,勸人奉教為善。耶穌死,其徒繼出者,以所遺經傳教入天竺。值漢明帝遣使求法西域,釋教方盛,故其教不得行。英吉利去如德亞遠,以舊屬於荷蘭,緣是而從教也。次為革老氐五,立十有三年而至尼羅,弒母殺妻,焚民居為嬉戱。立十有四年,為腓得利五所滅。一年,而腓士蔽西安時繼之。羅馬 【 即哪嗎。《海國聞見錄》云天主王國,誤。蓋地在如德亞之西,臣屬之而未據其國也。】 人入隳其所居色耳城。凡奉教,建堂都邑,使人以時瞻禮者,曰禮拜堂,盡燬於火。拒戰被殺者十萬人,遂為所屬。立弟多日,以行善自警。嘗謂一日不行善,如其日喪亡。由是賢聲著遐邇。在位甫二年,至多米弟安,復暴虐。立十有五年,至尼耳瓦,有大度,而過行寬縱,臣下謀逆,反賜之官以安之。亦二年至得拉然,東向用兵以威服隣國。立十有九年,至亞得利安,政尚慈,惠民逋賦至十六載者,蠲除之而焚銷其籍。頗信耶穌,欲與他神同祀。其徒以意不專法,不受祀止之。立二十有一年,至安多尼悲五,能愛其衆,居常自言:「與其滅百敵,不若救一民。」所行多見德事。立二十有三年,至馬耳哥安多,謹身寡過,喜讀書,自製文告以戒其下,皆感受焉。立二十九年,至哥毛道,殘忍縱慾,好漁色兼狎頑童。立十有三年,至彼耳地那士改紀,弊政除其不便於民者。國利所在,雖散財不少惜。立數月竟戕於亂兵。西非路繼立,善用兵,屢勝外敵。立十有八年,至加拉加拉,性悖忍,就其母懷殺弟,且禁母不使啼哭。事起波及無辜,死者數萬。立六年,弒於馬革利。自立甫數月,至希流加巴羅,亦不道。立四年,至亞革山得,疾惡嚴,雖小必罰,時號嚴者。立十有三年,而馬革西民,起自牧羊兒,驟得立,饕餮過甚,日食肉四十斤,飲酒十八罐。立三年,至哥耳氐安,為治有法度,能考究天文。是時始知日食之故。又星見於晝,羣以為異。立六年,腓利百弒之自立。五年,至氐西五,最惡傳耶穌教者,時假他事苦而殺之。立二年,至加路士。三年,死於亂。卒至法禮利安,巽懦無志氣。立六年,至加利以奴,淫昏殘酷。立八年,至革勞氐五,極能治兵賦,殺敵人多至不可計。立二年,至阿禮利安,以善政聞。立五年,至大西多。立數月,至佛羅利安。亦數月,至百羅布,殺敵極多。立六年,至加羅,性好戰。立二年,至大阿革利西安,殺傳教者,毀其堂。立二十年,至千士但氐五。立二年,至千士但天,相傳不尚耶穌教。偶與他國戰不勝,試禱之,仰視雲際作十字架形,旁有文曰:「以此勝敵」。異之,試為架象十字者置於前鋒,驅兵繼進,敵遂大敗。十字架者,耶穌行教拘於官,以架釘手足而死,其徒因奉十字架如耶穌者也。自此,遂與其臣民傾心信服,刻其遺書流佈,多設拜堂。先是,國人每祀土木偶像,常詣林藪叢麓,殺人而禱之。至是,專事禮拜,不設他祀。耶穌教亦緣是大行於歐羅巴洲地矣。立三十有一年,遺命以國分封三子。長為千士但氐五號第二者,立後,其二弟相繼歿,國仍歸焉。立二十有三年,至如利安,自其少時已虔奉教,既立則又背之。及與敵戰,中矢死。垂絕呼曰:「耶穌已得勝我矣。」相傳謂其目有所見也。立三年,至瓜非安,興復教法。立一年,至瓦憐天焉,與其弟分國而治,以東與弟,而自取其西。其弟立一年而卒,國復合。立十有一年,至厄拉氐安,亦奉教惟謹。立八年,至瓦憐天焉號第二者。立九年,為有至尼五所篡。自立二年,至河哪利五,懦甚,事皆決於其臣,旋病,腹脹死。立二十有七年,至瓦憐天焉號第三者,生無纖毫善,國人日詛其早死。立三十有一年,弒於馬革西母。甫一年,而亞非都繼之。亦一年,至馬瓜利安,創制新法。立五年,至西非路,國中目為小人。立六年,至安地米五。立五年,蠻人弒之,至阿利百利五。立一年,至厄利西利五。立三年,至尼波。亦三年,為土蠻所滅。由加力牛拉以來至是,凡四十有八王,歷二百又九年。當自漢明帝迄宋、齊間。而繼接可數者,惟此而已。
自腓士蔽西安時屬於羅馬,其國自是遂為羅馬所據。時雖受轄羅馬,仍自為國。積而滋生,即史所稱之紅毛番,羅馬舊國反屬焉,已四百年矣。其後,日浸微弱,不能保其屬國,於是羅馬本國亦背之。勢既孤立,北方敵人遂乘間而侵。時撒孫方號強盛,遂向乞師。兵甫出而敵退,撒孫窺其弱而可奪也,忽動貪念,乘勢遂圍之,逐其王而分地為七,名其大者為西撒孫,以舊國為南撒孫。此羅馬所屬國滅後十有九年事也。由此又為撒孫所據。曰西耳得乃者,即襲破分地初立之西撒孫王也。時國人咸忿撒孫來救己而反見逼也,則力為拒戰,互有勝負。撒孫爭之益力,增兵選將,期以必得。會其隣有亞耳得耳人稱之曰猛君者,旁觀不平,助遏撒孫兵,使不獲長驅進。相持至久,而後得故事定,已在十餘年後。西耳得乃立三十有九年,傳長子堅力,國人仍不時反側。立二十有六年,中屢設防於其國,與其民爭,至基阿隣,乃一戰而服之,復併有國南之地,心志滿假,欲藉以圖霸諸隣。諸隣不服,亦時與戰爭,甫息遽死,在位二十年。至求以革勒米理國事,與兄古得文共之。立十有三年,至幾阿巴勒得住,立十有八年死。凡七王,歷百十有六年。夷考其時,大率起梁初迄隋大業、義熙之際也。
由唐以來,則為開尼義勒,篤信耶穌,遺教重布於國。令其國人無貴賤皆虔為奉事,為之禁絕神像,專事禮拜。蓋耶穌教之微而復興,推而彌廣者,則千士但天開於前,開尼義勒振於後也。其時,民稍殷富。在位三十有九年,傳堅瓦勒革。無子,立二十有二年,遺命以其妻色布耳加代理國事者。二年,傳以士權。亦二年,至堅得為因。立九年,至革得瓦拉,勇而喜戰,在位僅四年,出兵據其故國南撒孫之地。後自悔其爭殺,謂違耶穌戒律,於是刻意奉事,至死不變。傳以哪,能以兵威服諸隣,為治亦有法度,國人義之,上下百年間之最得聲聞者。立三十有七年,至亞地拉耳得,即以哪之妻兄也。驟以異姓嗣理國事,人心疑貳,爭欲為亂,聚集兵力而後平之。立十有五年,至舊得勒,每與隣封戰,輙獲大勝,一時武力卓然。立十有九年,至西幾八得,立及五年,不為衆所推服,民遂倡亂。相與擁立幾怒勒百,而西幾八得遂為亂民所廢,不復能自振拔。其兄恨幾怒勒百甚,將伺隙報之,不得。後偶於黑暗處與值,殺之。在位十有九年,百利得勒繼之,溺信其所寵婦,事無大小,言悉聽從,無或稍逆。會臣下有忤婦意者,怒欲酖殺之,已置毒於酒,百利得勒不知也,見酒輙先自飲,因中毒死。立十有五年,至以厄百,好與隣戰,戰亦輙勝。自襲位二十八年間,以次盡得界外近地,其後疆域日稍增廣,實基於此。內治國事,尤得民心。東北隔海有吝因國, 【 即領墨,今黃旂。】 有舊怨,及聞其闢地,尤忌之,密率舟師猝舉入侵其境。國中無備,乃大亂。尋卒。立三十有九年,以得勒武勒繼之。或言羅馬有神降且靈甚者,欲邀其福祐,輙捨棄國務,親至其地禱焉。還復,日以祈拜為事。立十有九年,至以得勒巴得。與其兄同理國事,並在位八年。至以得利得立,吝因復向侵,悉力拒守,僅而後免。立六年,至亞勒弗勒,能文章。立未幾,吝因再潛師至境深入,守禦不支,旋被廢為民,匿跡農家,切思所報。時吝人方結寨自守,招羅聲伎為樂。偵知,乃密募勇士,飾作樂工,己亦隱身隊內,入寨奏技。出不意,羣起呼殺。吝人未之備,遽為所擊,盡降之,赦不殺,遍以善言撫慰,難遂平。終其世,吝人不敢向窺。既復位,則設學校,興教育,自為文,勸民重四業。馴至艾安,立三十年而卒。凡十八王,歷二百九十有六年。大率終唐之世矣。
其在五代時,則有以得空者,甫嗣位即與北敵搆釁,連歲爭戰。立二十有四年,至亞得勒士但,其臣有被首謀逆者,獲而訊之,跡未著不承也。讞甫訖,其人忽倒地而斃。衆咸駭之,以為神祐。立十有六年死。子以得門尚幼,嗣立五年,荒飲無節,為臣下所弒。至以得勒立,信耶穌教過篤,遇教徒建寺,必豐其贍給。國人稱行教者曰教師,法得娶婦,至是而益加禮重。謂既虔誠持教,即不宜與女子同居,實力嚴禁之。教師以為苛已,然理直無如何也。在位九年,至以得為。先是,國法禁同姓婚配,逮王始取其宗女為妻,教師相與切諫不從,藉以為亂,舉兵直入後室,搜其妻殺焉。立三年,至以得加耳,慎保疆圉,造戰艦、配兵哨、廵海道,隣國聞不敢正視,然性喜漁色。立十有六年,至以得空號第二者,早喪母,為後母所不容,朝於母所,母嗾人殺之。立四年,至以得勒耳得。當亞勒弗勒時,吝因人敗降者,編其戶,生齒日有增益。偶念他族逼處既衆,慮他日終為國患,下令將盡殲之。其聞而先逃免者,怨同輩無辜遭慘戮,相率為亂,奮力逼所居,難作遂死。立三十有八年,至以得門號鐵脇者。立甫一年,猛力自矜。臣有謀逆召吝人為助者。吝因王加怒地 【 即加納,咸平三年事。】 以積怨故,悉師入攻。以得門為吝因人所殺,國隨滅。凡九王,歷百十有六年。大率始五代至宋真宗天禧、乾興之間矣。自西耳得乃至此,大凡相繼四十有四王,統計五百二十有八年。撒孫所據之國於是終。此後遂為吝因所據矣。然為時固未久也。
加怒地既以應其亂臣之招至,即獲勝乘便據有其國,不復別立王,自以吝因王兼理之,號令一聽於加怒地,得國後十有八年死。以夏耳阿勒繼立,善走,故國人稱之曰兔脚。為人極殘忍,嗜殺戮。立四年,至加怒地號堅者,者甫立而死,無子。國人以撒孫傳世久,思念遺澤,共立其王子主國。吝人亦無以難也。吝因自加怒地至是,凡三王,歷二十有四年。而吝因所據之國亦於是終。此後復為撒孫所有矣。
舊撒孫王之子立二年,以得空號認者,者繼之,在位二十有四年,死。亦無子。時有名夏耳阿勒者, 【 即壹賀。】 頗得衆心,其父故受撒孫舊王封爵,於是羣臣集議舉立之。立一年,哪耳慢國王未廉者,方以威力自逞,窺其國無主,以兵六萬與爭。夏耳阿勒率衆拒之,力戰為所敗,遂被殺。未廉乃自立為王。凡三王,歷二十有七年。而後撒孫所復有之國,亦於是終。此後遂為哪耳慢所據矣。
未廉號勝者,者之先在哪耳慢也不知其年,既得志於撒孫所據國,而自取其地,以為聲威既震,人必貼服,無他虞,可使之禀己政令而遙制之。於是稍留兵戍,而自還故國。然當夏耳阿勒之得立,實擁戴於其臣民,猝為未廉所乘,羣相側目,特畏威莫敢發。俟其行,乃相與密謀,誘殲哪耳慢戍兵,而復其所陷地別立新王以拒之。有成約矣,會謀洩。未廉趨返,臣民畏不敢動。遽遷怒國人,奪首變者田宅,以分給其族。國人莫可如何,久亦安之。在位二十有一年,既以所得國傳其子矣。未廉號紅毛者,年少不得立,乘父喪,逐其兄而奪之。耶穌生如德亞國,在亞細亞洲,而其教乃西行於歐羅巴洲,故西洋人稱其所生國曰本地。至是,有回回侵據之難。未廉聞,遂備艦遠出,逐回回人,平之。立十有三年,至賢利號第一者, 【 即顯利。】 既知民思撒孫,爰擇其故王女為配,所生子即以為嗣。會其子長遊海中溺死,不得立。賢利在位三十有五年,無子。其甥士地便乘喪遽自立。賢利所遺女意不能平,率衆攻之,與戰,勝負未決,士地便慮終失利,乃與女盟。聽士地便為主終其身,而後以女之子繼,遂罷兵。在位十有九年,至賢利號第二者。國中傳法教師,自以得為時優加尊待,其徒日肆豪橫不可制,發兵攻之,戮一人。教師故為民信奉,而居以耳蘭者信尤甚。慮餘黨煽惑為亂,因乘勢攻勝其地,教徒頓歛跡。立三十有五年,至利茶耳得號獅心者。耶穌本地復為回人所侵,載兵援之。立十年,至若翰,性暴戾,虐遇其衆。教師因民情不忍,聚衆困迫之。國內舊受封爵者,亦羣起圍所居。不得已與民約:凡事聽民自專,不問。沿為風俗。 【 此即棄加特力而尊波羅特士者,蓋為所迫也。】 立十有七年,至賢利號第三者。先是,諸有封爵者挾權勢久為民病,莫可控訴,雖訴,而法亦不行也。於是,求民中有才能者量擇二人,置之左右為輔,事必與議而後決。議定,羣貴亦無以易也,則咸受約束,無敢復逞者,民大便之。立五十有六年,至以得空號第一者嗣,為人有力,好戰,侵伐必親行。嘗集兵舶西出,滅哇利士,以長子留居其地。又北取斯葛蘭,與戰凡三捷。然徒恃威力,其人非心服,行即背焉。再挈兵往,死於道。立三十有五年,以得空號第二者繼之,柔懦荒淫,喜用所嬖私人,諸臣但備員,各擁虛職。諸封爵者,因共謀造逆廢之,隨為所弒。立二十年,以得空號第三者為衆爵所擁立。時佛蘭西國方亂,乘隙舉兵伐之,連獲勝,俘其王以歸。蓋是役以大礮接戰,故佛蘭西不能拒。國人之能施火礮於巨舶上者始此。立五十年。凡十王,歷二百九十年。由加怒地至此,合三百四十有一年。大率自宋乾興以來,迄元順帝至正之末矣。
利茶耳得號第二者,以幼年嗣立,制法甚嚴,征民稅亦過重。百姓苦之,因謀作亂。有業鐵工者為之倡首號召,亂兵驟至十萬,犯所居蘭墩城。聞變,遽自迎戰,親入賊陣,刃殺首者,而撫從亂之衆曰:「余為爾首,從我當得富貴。」賊先以年少輕之,至是乃共異其膽畧,相與釋兵,隨其所止,片言竟平大難。後卒為其叔所篡。立二十有二年,至賢利號第四者,勤理國事,設讞訟獄官曰審司。其子少,豪橫不恤教,與羣宵小為友,導之為非法,因事輙責辱審司,審司立置之獄,然後以事聞。王嘉其不屈法也,大喜賞之。立十有三年,傳賢利號第五者,即向辱審司者也。嗣位後,勇於悔過遷善。嘗率九千人與佛蘭西戰,勝其九萬人,奪而據有其地。立十年,至賢利號第六者,性畏懦。時佛蘭西雖為舊王有,而其民常懷變亂,再往平之。佛蘭西以婦女編兵與戰,男軍失利,地復陷,急返國。有國戚者合謀要攻廢之,旋復得理國事。凡失位者三,最後為所禁,歿於獄。立三十有九年,至以得空號第四者。立二十有四年,至以得空號第五者。立不半年,至利茶耳得號第三者。立二年,至賢利號第七者。初嗣位,舉國多背叛,卒以次治服之。立二十有四年,至賢利號第八者,兇殘素著,嘗手刃其婦,再娶則又殺之。又好誅戮其重臣。惟於教師之恃權者禁之,使不得為民害。立三十有七年,至以得空號第六者,幼年居位,知向善,凡俗染深者革之,國事咸就緒。立七年,姨馬利以女子繼之,嗜殺戮,民之行善者尤不免。人血常流溢,故當時惡之號曰血馬利,在位五年。凡十一王,歷百八十有九年。大率當明初至嘉靖之中矣。由未廉至此,蓋皆哪耳慢之舊。
嘉靖三十六年,女王依里薩陌以慈惠清潔著,民有請渡海西闢地居者,稱所闢為費治彌亞 【 華言貞節女地。】 頌之,王賢明,識大體,務政治。其時荷蘭不肯從天主教,西班牙以兵攻之,王救荷蘭,為西班牙所伐。舟師方泊近英港,忽巨風擊浪,觸礁而碎,沈過半。王促令出小舟圍而殲焉,片帆不返。初,斯葛蘭自來別開國土名斯哥西亞, 【 一作師古泰。】 元初曾為英有,迨明中葉,其土人布魯斯又取之自立為國,與英並。生女曰馬理,美顏色,嫁佛蘭西王,王卒,遂還居母家。至是,布魯斯卒,國人留而立之。擇臣下美者為夫,妬其夫不能絕外寵,夜遣客殺夫,而自焚宮舍,詐稱失火掩其迹,隨贅殺夫者。強抑國人捨耶穌而改行天主舊教。國人不平,共起而圍其居。越城遁出,募兵與國人戰,敗降於英。英女王惡其犯倫,囚之英獄十八年。通於獄吏,相從逃去,旋為英人所獲,殺於市。萬曆三十一年,英女王卒,無子,斯哥西亞之嗣王曰熱給斯者,英王姻也,英國無主,奉以嗣王位。自是與英復合為一國,遂為斯哥西亞有。熱給斯辯給有才,喜講禮制。天主教徒謀反,密於公會殿下為窖,藏藥火其中,候王至轟殺之。先期事洩,悉誅死。時遷民於亞墨利加新地,民獲安居,假王名為重曰占士城。 【 按:馬里即馬里阿,在斯葛蘭時,亦遷民於新地,名其地馬里蘭。】 熱給斯卒,萬曆四十二年,查理第一立。性拘執,好戲狎而不恤民生。舉國怨叛,公會一時悉散,稅無所出。挈兵船將與佛蘭西戰,臨陣兵士不用命,遽駛師船以退。天朝順治四年,別募兵殺臨戰梗命者。國人與戰,弒之。時國紳有人望者,出定其亂,攝行國事,自稱保護主,變通舊制之不便者,民德之。會呂宋、荷蘭聞亂來爭,出兵並勝之而去。攝理數年,府庫充實,俶擾既平,即迎故王子立焉,是為查理第二。康熙二年,遣其臣往墾亞墨利加地,民頌之曰「查爾士頓」。好漁色,多內寵,不修政紀。與荷蘭搆兵,選宿將督陣,突入荷蘭深港,焚其所備戰艦。由是愈肆志汰侈。未幾,所都蘭崙城一時大火,燬宮室,延及民舍幾盡。既而天降疾疫,死者枕藉於道。國運驟衰,勢幾不可支。立弟為嗣,下令禁耶穌教,使棄而改習天主教。民俗鬨然,相率渡海招荷蘭王挈兵至,奉以為主,王踉蹌奔佛蘭西。康熙二十七年事也。荷蘭王曰威廉第三者,徇英人請,入蘭崙城即位。雄武有大略,明法度,飭吏治,粟米山積,豐備戰具,舊伍至是忽成勁旅,有席巷西方志,以疾遽卒。國無主,會其隣日耳曼國之漢挪瓦王雅治 【 一作若耳治,一作也治,今從《貢表》自稱者。】 第一者,為英故王婿,素有聲於其國,英民以主治無人,延之來,羣奉以位。初治事,未習英國土俗,后故留心諳熟本土事宜,資於內助,民大和悅,名所居新地曰「若治阿」以頌之。自是,又為日耳曼有。其時,前王之紅、白玫瑰兩宗苗裔尚繁盛, 【 以第宅種植花色分之。】 潛謀起兵圖恢復,王知而盡滅之。英商舟之載貨繞大地,自西而東南,貿遷於諸國者,由是始盛。藉出納稅以立國,號富強,屢勝佛蘭西,不敢與爭衡。卒,子雅治第二者立。修明法度,辨等威,別親疎,上下訟獄尤平允。出兵伐西班牙,獲全勝。再向佛蘭西用兵,取其屬地之在亞墨利加者。乾隆二十三年,雅治第三 【 一云一曰弗氐京雅治,二曰昔斤京雅治,三曰非立京雅治。】 立,政務悉循禮法。三世相承,皆稱賢,國以大治。
先是,明末,諸國泛海覓得亞墨利加新地,時至者已各有聚落,英人既乘其便而盡奪之。諸國之流寓者,亦稟其政令,相安有年矣。至是,王以連歲軍興,國用支絀,而公司船茶葉販亞墨利加者多。舊例征稅賣者。乾隆四十一年,王謂公司合貲,國四民六,又輸稅焉,是自征而自輸之也,遽下令改征買者之稅。民力不堪,始猶相戒食茶,繼乃上書請如往例。王執不許,屢增船載兵以挾之。有華盛頓者,以土人官是地,最得民心,集兵力拒之。佛蘭西素不直英王,亦傾兵以助。血戰數年,英國軍貲消竭,王慮其閉糴失食也,爰請定盟,而聽其自設統領,立為合省國。乾隆四十九年事也。
自是,英舊所得亞墨利加之沃壤一旦全失,僅存北境荒寒之地,英國由是虛耗。會乾隆中,東印度之孟阿臘虐遇英商,英攻滅之,乘勝降其中南諸部,立四大部,部設市埠,以流通貨物,歲收其稅,猶得藉以立國。嘉慶初,佛蘭西那波利稔弒主自立,橫侵四隣,廢呂宋王而強立其弟,英師伐之,連戰數年。嘉慶二十一年,破其兵艦於海峽,率九萬人登陸攻之,那波利稔指揮十萬衆出禦,自辰至戌,礮烟漫空,佛兵大潰,英逐北,斬二萬級,復呂宋故王位,聲大起。遣陪臣勤修職貢,始達天朝。晚得狂疾,以世子攝國事。及內禪,亦貢方物。著賢聲,早卒。道光九年,其弟威廉第四者 【 又名烏連。】 繼立。先官水師總統,御下厚,不屑沽名譽。既得位,以安民保衆為事,不尚兵爭,民服其量。道光十八年四月卒,無子,一女賦性不慧,遺命以兄女維多里亞 【 一名或亦多釐里。】 嗣立。年十有八,已嫁而夫死,乃贅日耳曼之撤可保侯子曰博雅那者為婿, 【 一云贅去國五百里之乍審國王子名雅那傳為婿。】 同視朝,而不理國事,即今女王也。 【 按:《瀛環志略》所載,傳世者姓氏寥寥五代 以前全略。然其中有與此互見詳略者,而名字年代不同者。如謂英屬於羅馬,為漢五鳳三年事。以撒孫據英倫分地為七,為陳後主元年事。云前五代時,羅馬已衰,特族卑勒敦人據英倫,後為據斯葛前之斯各多、比德斯兩部所攻,求援於寄居撒遜之比利時。撒遜,即撒孫,兵強而地逼,遂悉衆渡海,破走斯葛蘭兩部,脅降卑勒敦,後主元年立國。英倫後分為七部,時相攻伐。其云滅六部歸於一,為唐貞元十六年事。云七部中有厄伯德,娶佛蘭西王女,招天主教師為制禮儀。時吝因方劫掠海上,兵船突入英倫,英以厚賂緩兵而計焚其船。王亞腓烈為王子時,嘗兩赴羅馬,與文士遊,蓋即亞勒弗勒也。既立,偽為樂工,入敵陣,得虛實,破其連營。枕戈五十餘戰,外患方平,境內大治。卒於唐昭宗年間。嗣王孱弱,業遂衰。吝因復來侵,許歲幣銀萬七千觔,增至二萬四千,而兵不止。宋真宗十九年,破蘭崙,遂兼英。其云吝因王駕奴特,即加怒地也。其云威廉即未廉。云英北部酋嘗仕佛蘭西,守西北大郡,欲圖興復,請於羅馬教王,以英土封之。宋英宗治平間,威廉伐英,役吝因王,攻據蘭崙,自立其族。凌英民,民多反側。 【 戚】 【 [威]】 廉怒,驅英十萬衆,凍死林中,以其田宅賜北族。既而悔恨,旋卒。賢利第一嗣。宋高宗二十七年,賢利第二立。國事為天主教魁阻撓,羣臣怒殺教魁,王守齋拜基以解之。征服伊琳大洲。子死,以弟約翰嗣,即若翰也。侮教師,教王怒,息英民禮拜,閉殿堂,廢其婚葬,禁飲酒、食肉、薙髮。民歸咎於王,王納貢教王,民自擇縉紳議政。王憤甚,欲誅諸紳。諸紳欲招佛蘭西世子為王,會王歿。云華義都第三立,即以得空第三也。云其子嗣位,即利荼耳得第二也。云大權復為紳民所侵,英別部酋起兵攻王,奪其位。明建文帝元年,國人立賢利第四,似即指鐵工倡召亂兵犯城事。然是役王以少年定亂,未被弒奪,當指後卒為其叔所篡而言,故曰奪位也。賢利第六立,尚幼,大臣攝政。王宗分紅、白二玫瑰派,爭據王位,相攻數十年。明成化間,賢利第七嗣,而後削平內亂。至賢利第八立,助其婦家呂宋伐佛蘭西,以無子出之。凡兩娶,皆被殺,號無道主。嗣子歿,其女馬利繼,亦無道。云至嘉靖三十六年,以利撒畢以女子嗣,即依里薩陌也。與予所考小異大同。予雖約舉時代,以較所述不甚相遠。其鑿指某宗某年,反不能據以為信。蓋西人書不知闕疑之義,往往各執一說。彼此互勘,則各有矛盾。今略舉其繫以紀年者,附按如左。其實《志略》所述,亦止於此。自此而逆溯至始開國土之名氏、世次及爭易代興之國,則不能舉而載之矣。】
○蘭崙偶說卷二
其名國曰英吉利, 【 按:《明史》有曰丁機宜者。據《海國聞見錄》,丁機宜在南海。不過音偶相似。其稱英機黎者,在西海,方為今之英吉利。曰列的不列■〈口顛〉諳厄利,曰英倫的,曰英圭黎、英吃黎、英機黎。皆譯音異耳。】 亦曰英倫。初但荒島,佛蘭西始闢處焉。後稍生聚,居西方者為墨士厄,北為木利菴斯,南為西魯力斯,中為薩濩,為埂底伊。居糯爾和者為委力斯,為矮西尼。性皆蠻野,而以居彌特色斯者為尤。大小析分三十有六種,射生獵食,未諳耕稼。
既而居脉土厄者,漸知務農、製器,通國因而效之,頗成風俗,遂為意大里亞所據。然叛服不常,隨撫隨亂。迨漢孝桓帝和平元年, 【 西國百五十年。按:以耶穌生年紀歲,皆後來逆推之詞,此時尚未以紀年也。】 肇區其地為七,各成部落。一曰景,二曰疏色司,三曰依掩那司,四曰委屑司,五曰落藤馬蘭,六曰伊耳什,七曰麻可臘。 【 按:《東西洋考》、《每月統紀傳》:則分地為七者,為尼波滅於撒孫時。其時英吉利已不為羅馬國所服,因北隣之侵,求救於撒孫,遂為所分,以七部中最大者為西撒孫云。以時代考之,當在蕭齊間。而《圖志》以此事繫於漢時,謂從此不復為意大里亞所屬。兩說互異,相去遠至三百五十餘年。然諸王雖託始於加力牛拉,究不知屬何年,但知為西漢時人而已。即彼國書,亦未能實指其年也。今按:羅馬,即意大里亞。其云不屬意大里亞時,即為撒孫分地為七,是兩書事原符合。而《志啚》既明書年次,似可信。但與諸王世次未免稍涉歧疑耳。倘《志啚》之說信,則加力牛拉且在周赧王之末矣。諸書從無此說,按之情事亦非。今兩存之。】 至唐德宗貞元十五年, 【 西國八百年。】 委屑司部落有伊未者,始復併合之。英吉利之名,實始於此。從此自理其國,不復為意大里亞所屬矣。
宋真宗咸平三年,領墨國加納王 【 即加怒地。】 以兵來攻,又屬焉。後誘殲領墨,留卒屢叛屢撫。公舉一王曰壹貨者, 【 即夏耳阿勒。】 傳賢利, 【 即顯利。】 再傳, 【 即賢利號第二者。】 乃先後得愛倫、 【 即耳蘭地。】 斯葛蘭 【 即士各蘭。】 兩地。時耶穌教已分為二:曰加特力,曰波羅特士頓。先是,屬領墨時,領墨王駕盧特令行特力教。至四傳, 【 即若翰。】 遂棄而尊波羅特士。凡新嗣位者,必自背加特力而後即位。七傳, 【 即第一以得空。】 娶依來西白剌為婦, 【 彼國稱王妃曰郡。】 始革世爵而專用考取。開港通商,蓋肇於此。 【 按:國中之戈倫瓦,出產佳錫,故商舶往市,已在耶穌未紀歲前,佛蘭西人闢居時矣。又按:《每月統紀》:夏耳阿勒為衆所舉年代,與壹賀符,其為一人無疑。夏耳阿勒為哪耳慢國之未廉所殺,并有其地,傳諸其子,死後而後賢利立,中隔二王。而《啚志》云壹賀傳顯利者,去他國入據之二王不計也。豈以賢利即夏耳阿勒子耶!其云顯利二代王,先得愛倫,次得葛斯蘭,亦以第一賢利女所生子接算而不計土地, 【 (便)】 【 [使?]】 之介在其中也。取葛斯蘭為第一以得空時事。《啚志》統於顯利二代王,誤。】
國在歐羅巴極西之地,三島並懸於領墨、荷蘭、佛蘭西間。本國四面距海,南與佛蘭西隔一港,東近荷蘭、羅馬,邊臨海與士干里那威耶對峙。由散爹哩北少西,往西洋呂宋、佛蘭西,二月乃抵。
其地界以內,平蕪數百里。西抵蘭的,多大嶺高山。北至北極洋。廣五萬七千五百六十方里。 【 按:夷書地里,並以方里計。蓋彼國量度之法,非方一里也。又按:魏源《英吉利小記》:「惟東隔港,西陸餘海。東西長千六百里,南北橫六、七百里。」葉鍾進《記略》:「東西馬行三日,南北六日。」】 人千四百十有八萬有奇。凡領部落五十有三:首曰彌特色司, 【 東界伊什,西墨經含,南舍利,北赫治。】 即蘭崙國都。在甜河北岸,東西距八里,南北五里,所屬小部三。 【 人百四十七萬四千,兵四千四百。】 曰落藤司蘭, 【 東界海,西南斯葛蘭,北特爾含。】 屬十有七。曰艮馬倫, 【 東界持爾含,西海,南蘭加,北斯葛蘭。】 屬二十有三。曰育社, 【 東界海,西蘭加社,南那彌,北特爾 【 舍】 【 [含]】 。】 屬四十有三。曰委士摩含, 【 東界育社,西、北艮馬倫,南蘭加社。】 屬七。曰蘭加社, 【 東界育社,西海,南支社,北委土摩 【 合】 【 [含]】 。】 屬十有七。曰支社, 【 東界那彌,西佛凌,南余勒社,北蘭加社。】 屬七。曰那彌, 【 東界訥鼎含,西土達賀,南利洗達,北育社。】 屬七。曰訥鼎含, 【 東界領戈吾社,西那彌,南利洗達,北育社。】 屬八。曰領戈吾社, 【 東界海,西訥鼎含,南感密利治,北育社。】 屬二十有二。曰勒倫, 【 東、北界領戈吾社,西斯達,南落社。】 屬三。曰利洗達, 【 東界勒倫,西洼隘,南落爾頓,北訥鼎含。】 屬六。曰斯達賀, 【 東界那彌,西佘勒社,南窩洗斯達,北支社。】 屬七。曰佘勒社, 【 東界斯達賀,西悶俄脉里,南希里,北支社。】 屬九。曰佛凌, 【 東界支社,西領糜,南領彌,北海。】 屬二。曰領彌, 【 東界佛凌,西格那完,南悶俄脉里,北海。】 屬五。曰格那完, 【 東界領彌,西敖厄里,南麻里垣,北海。】 曰敖厄里西烏, 【 【 東】 【 [南]】 【 據地圖及魏源:《海國圖志》(一百卷本)卷五十《大西洋·英吉利國總記》校正。】 界格那完,東、西、北海。】 曰麻里垣匿社, 【 東界悶俄脉里,南加里凝,西、北海。】 並屬四。曰悶俄脉里, 【 東界佘勒社,西麻里垣匿社,南那落社,北領彌。】 曰加爾裡, 【 東界墨力諾,西海,南格爾廷,北麻里垣匿社。】 並屬三。曰拉落社, 【 東界希里賀,西加里凝,南墨力諾,北悶脉里。】 屬四。曰希里賀, 【 東界窩洗士達,西墨力諾,南滿矛治,北佘勒社。】 曰洼洗士達, 【 東界洼隘,西希里賀,南俄羅洗士達,北斯達賀。】 並屬五。曰窩隘, 【 東落爾含,西窩洗斯達,南惡斯賀,北斯達賀。】 屬七。曰落斯含頓, 【 東界韓鼎含,西洼隘,南墨經含,北洗利達。】 屬五。曰韓鼎倫, 【 東界感密力治,西、北落含頓,南脉賀。】 屬二。曰感密力治, 【 東界薩濩,西韓鼎倫,南赫賀,北領哥吾社。】 屬四。曰落爾和, 【 東、北界海,西感密力治,南薩濩。】 屬十有五。曰伊什, 【 東界海,西赫賀,南景,北薩賀。】 屬三十。曰薩濩, 【 東界海,西感密力治,南伊什,北落爾和。】 屬七。曰赫賀, 【 東界伊什,西、北墨經含,南敏特塞司。】 屬四。曰脉賀, 【 東界感密力治,西墨經含,南赫賀,北韓鼎倫。】 曰墨經含, 【 東界赫賀,西惡斯賀,南脉社,北落含頓。】 曰惡斯賀, 【 東界脉經含,西俄羅洗斯達,南脉含,北洼隘。】 並屬五。曰俄羅洗斯達, 【 東界惡斯賀,西滿矛治,南稔社,北窩洗斯達。】 屬八。曰墨力諾, 【 東界希厘賀,西格爾馬廷,南厄拉磨凝,北拉落。】 曰格爾馬廷, 【 東界墨力諾,西賓目鹿,南海,北加里疑。】 並屬三。曰賓目鹿, 【 東界格爾馬廷,西、南、北海。】 屬四。曰額臘磨凝, 【 東界滿矛治,西格爾馬廷,南海,北墨力諾。】 屬七。曰滿矛治, 【 東俄羅洗斯達,西厄臘磨凝,南海,北希里賀。】 屬三。曰戈倫和爾, 【 東界里完,西、南、北海。】 屬十有七。曰里完, 【 東界疏馬什,西戈倫和爾,南、北海。】 屬二十有三。曰疏馬什, 【 東界稔社,西海,南落爾什,北俄羅洗斯達。】 屬十有四。曰落爾什, 【 東界含社,西里完,南海,北疏馬什。】 屬十。曰稔社, 【 東界含社,西疏馬什,南落爾什,北俄羅洗斯達。】 屬十有一。曰含社, 【 東界舍利,西稔社,南海,北脉社。其首部最近蘭崙。】 曰疏色司, 【 東界景,西含社,南海,北舍利。】 並屬十有六。曰景, 【 東界海,西舍利,南疏色司,北伊什。】 屬十有七。中落洼之新圭博,在國之南,距近蘭崙,渡海即佛蘭西,故為最衝要之地。水師多聚泊渣咸及此,而礮械則全貯渣咸。曰舍利, 【 東界景,西含社,南疏色司,北蘭崙。】 屬七。曰脉社, 【 東、北界惡斯賀,西稔含,北含社。】 屬五。曰特爾含, 【 東界海,西艮馬倫,南育社,北落藤馬蘭。】 屬九。曰萌島, 【 四至皆海,與艮倫對峙。】 屬四。凡五十三部,皆英倫舊地也。
此外復有續據兩地。其與蘭崙同島而界以港者,曰斯葛蘭,別出一島者,曰愛倫。皆近國舊壤,分部置官,一如本國。
斯葛蘭東、南並界本國,土壤平曠,西、北距海而多山。形勢三島相接,中貫一河。如亦荒島,愛倫人首闢處之。繼而斯葛司與畢斯各據其東南,名其地曰斯葛司。而後士特那臘果律復據其西北,當南齊永元二年, 【 即西國五百年。】 爭斯葛司而有之,建部落於阿果律山。越二百五十餘年,滅於塞循之根尼刺,遂易名曰斯葛蘭。其後,明之中葉,有布魯士者,與巴利葛互爭不決,英吉利 【 歐羅巴人原撰《圖志》:以為英國之壹賀王時事。其總記則稱宋真宗咸平三年,英屬領墨舉壹貨為王。貨、賀同音,而年代互異,且與他書所紀不合,今缺之。】 助巴利葛,立為王。傳至士都軋,不得部衆心。明萬曆三十三年, 【 即西國千六百有三年。】 英吉利乘其亂,滅而合之,設官吏,更置部落,廣二萬九千六百方里,人二百三十六萬有奇。 【 按:新嘉坡人撰《英國論略》云:「倫墩,蘇各蘭兩島,共名英吉利,延長二十六萬一千方里。耳蘭島,九萬六千方里。」緒與《志圖》不符,可見難以傳信也。】 凡領部落三十:首曰伊隣麻社, 【 東界哈領頓社,西領利俄社,南界北墨爾社,北海。】 所屬小部七。曰領利俄社, 【 東、南界伊隣麻社,西斯達凌,北海。】 屬三。曰菉斯麻社, 【 東、南界英吉利舊地,西攬緋里斯社,北麻威壹社。】 屬九。曰攬緋里社, 【 東界菉斯麻社,西埃野社,北那納社。】 屬十有四。曰加爾格墨利社, 【 東界攬緋里社,西稔達溫社,南海,北埃野社。】 屬七。曰稔達溫社, 【 東界如格墨,西、南海,北埃野社。】 屬五。曰埃野社, 【 東界攬緋里社,西海,南稔達溫社,北凌埠流社。】 屬十有七。曰凌埠流社, 【 東界那納社,西海,南埃野社,北攬緋麻頓社。】 屬四。曰那納社, 【 東界斯達凌,西、北阿埃爾社,南凌埠流社。】 屬十有二。曰比墨司社, 【 東界西爾格社,西那納社,南攬緋里社,北依隣麻社。】 曰西爾格社, 【 東、南界菉斯麻社,西北墨司社,北依隣麻社。】 並屬三。曰麻壹社, 【 東界海,西依隣麻社,南菉斯麻社,北哈領頓社。】 屬十。曰哈領頓社, 【 東、北界海,西依隣麻社,南麻壹社。】 屬五。曰斯達凌社, 【 東界領力俄社,西攬麻頓社,南那納社,北拔社。】 屬八。曰攬麻頓社, 【 東界斯達凌社,西、北阿埃爾社,南凌埠流社。】 屬二。曰阿蘭島, 【 界千代耶東,埃野社西。】 屬一。曰阿埃野社, 【 東界拔社,西、南海,北英哇爾社。】 屬三十有七。曰拔社, 【 東界和化社,西阿埃爾社,南斯達凌社,北英哇爾社。】 屬二十有四。曰噶利滿蘭, 【 東界邑匪社,西、北拔社,南海。】 屬四。曰邑匪社, 【 東、南界海,西噶里滿蘭,北拔社。】 屬十有三。曰和化社, 【 東、南界海,西拔社,北麻領社。】 屬十有二。曰經加那引社, 【 東、南界海,西和化社,北阿麻領社。】 屬七。曰阿麻領社, 【 東、北界海,西曼付社,南和化社。】 屬二十有九。曰曼付社, 【 東界阿麻領社,西、北麻立社。】 屬八。曰麻立社, 【 東、南界曼付社,西尼倫,北海。】 屬五。曰泥倫, 【 東界麻立社,西羅士社,南英哇泥,北海。】 屬一。曰英哇呢斯社, 【 東界阿麻領社,西海,南阿埃社,北羅斯社。】 屬三十有八。曰羅斯社, 【 東、西、南界英哇呢社,北沙特蘭社。】 屬二十有六。曰沙特蘭社, 【 東界結尼司社,西、北海,南羅斯社。】 屬十有三。曰結尼司社, 【 西界沙特蘭,東、南、北海。】 屬十有一。凡三十部,皆斯葛蘭地也。
愛倫又名以耳蘭,在國舊地之西少北,獨峙一島。佛蘭西始墾其荒壤,治以頭目。唐季 【 即西國九百年。】 屬於領墨。又二百餘年而為英吉利所據,以臘墨領為首部。施令嚴,土物止許懋遷蘭崙,通他國者禁,於是部人咸怨。明崇禎十有三年,衆共起,出不意殺英國人四萬餘,盡驅諸島外。蘭崙兵旋平復之。自是稍除苛法,設總理官駐臘墨領。地廣三萬方里,人七百七十六萬有奇。凡領部落三十有二:首曰領, 【 東界海,西、北密,南溫羅。】 所屬小部六。曰吉爾那厘, 【 東界溫羅,西虧引斯加溫遞,南加樓,北密。】 屬十有三。曰奄特林, 【 東、北界海,西倫頓那厘,南那溫。】 屬十有六。曰倫頓那厘, 【 東界密特林,西倫俄爾,南帶倫,北海。】 屬十有二。曰俄倫爾, 【 東界帶倫,西、北海,南化蠻那。】 屬二十九。曰帶倫, 【 東界羅頓那厘,西、南摩那寒,北羅尼俄爾。】 曰臘溫, 【 東、南界海,西阿馬,北奄特林。】 並屬二十。曰阿馬, 【 東界那溫,西摩那寒,北帶倫。】 屬八。曰摩那寒, 【 東界阿馬,西化蠻那,南密,北帶倫。】 曰化蠻那, 【 東界摩那寒,西里特臨,南密,北化蠻那。】 並屬九。曰里特臨, 【 東界加完,西色里俄,南朗賀,北海。】 屬七。曰色里俄, 【 東界里特臨,西麻約,南羅斯感門,北海。】 屬十有一。曰麻約, 【 東界色里俄,西、北海,南牙爾衞。】 屬十有九。曰牙爾衞, 【 東界羅斯感門,西海,南吉利野,北麻約。】 屬三十有六。曰羅斯感門, 【 東界朗賀,西麻約,南牙爾衞,色里俄。】 屬十有二。曰朗賀, 【 東、南界衞色密,西羅斯感門,北里特臨。】 屬六。曰衞色密, 【 東界密,西羅斯感門,南經士加溫,北加完。】 屬八。曰密, 【 東界拉墨領,西衞色密,南吉爾拉里,北摩那寒。】 屬十有六。曰律, 【 東界海,西摩那寒,南密,北阿麻。】 屬七。曰經士加溫, 【 東界吉爾拉里,西牙爾衞,南虧引斯加溫遞,北衞色密。】 屬八。曰格引野, 【 東界底比那里,西海,南里敏利,北牙爾衞。】 屬十有六。曰加里, 【 東、南界郭,西、北海。】 屬二十有一。曰郭, 【 東界哇達賀,西加里,南海,北離敏里。】 屬三十有二。曰離敏里, 【 東界底比那里,西加里,南郭,北吉列野。】 屬十有四。曰底比那里, 【 東界吉爾景尼,西離敏里,南哇建賀,北牙爾衞。】 屬二十有三。曰哇達賀, 【 東界溫斯稔,西郭,南海,北底比那里。】 屬十。曰吉爾景厄, 【 東界加樓,西底比那里,南哇達賀,北虧引斯加溫遞。】 屬十有一。曰虧引斯加溫遞, 【 東界吉爾那厘,西底比那里,南吉爾景厄,北經斯加溫。】 屬七。曰加樓, 【 東、南界溫斯賀,西吉爾景尼,北吉爾那里。】 屬五。曰溫羅, 【 東界海,西吉爾那里,南溫斯賀,北那墨利斯。】 屬十有二。曰溫斯賀, 【 東、南界海,西哇達賀,北溫羅。】 屬十有六。凡三十有二部,皆愛倫地也。
自此而西隔重洋為亞墨利加洲, 【 洲分南、北兩地,而中以小壤聯屬之,與歐羅巴別為一洲。】 從古不通於諸國。始有呂宋戈攬麻土者,泛舟尋得其地,立佛羅里達部落。 【 宋祥興五年事。】 至明成化、弘治間,意大里亞國有達官曰閣龍者,偶嗅海氣,知西去尚有國土,以舶往,至亞墨利加之南區居焉。別有船督曰亞墨利哥者繼往,得其北區,遂統名其地為亞墨利加,即利哥之轉音也。其土番蠻野,而銀礦特盛,不知航海貿易。自西人得其海道,視為利藪。而意大里亞、佛蘭西、西班雅、荷蘭、英吉利人嵗載貨易其金錢,既而乘其飢饉,先後各以兵分其地。而英國人至者,視他國為多。萬曆十二年, 【 西國千五百八十四年。】 女王依里薩栢者,使國人就其海岸開墾,為呂宋人先至者拒敗。別遣兵往得地曰費治尼亞。繼遣二臣并墾出阿羅彔。而後王名占士者,設官曰甘巴尼,二人分理之。 【 一蘭崙甘巴尼,一勃列茂甘巴尼。】 分列部落,部置一官,曰岡色爾,六人副之。聽自選舉而轄於蘭崙之岡色爾。復以三舶,舶載百有五人,築城瀕海,名曰占士。三十五年,總領官與土番 【 皆因底阿生番。】 色哈但爭,為所執。自是,始與土著互結姻好。天啟元年, 【 西國千六百二十一年。】 蘭崙令民同奉波羅特士頓教,而向奉額加與加特力二教者禁之。民懼欲出避,且便堂祀也。於是,二百餘人同徙於此。謂行時自玭理某啟舟也,遂名焉。未幾,居者與其土目馬沙雪習更名曰馬沙諸些。 【 《圖志》:「是年禁者特士頓教,斯教逃出百人,由荷蘭駕舟至彌利堅開墾,城邑曰紐英蘭。」崇禎元年,復得沙廉之地,即今馬沙諸碩。」與美理哥《合省國志略》所云禁額加及加特力教異。按:英俗棄加力尊波羅教已久,其說與《亞墨利格合省志略》合,從之。按:英吉利與荷蘭國同在歐羅巴洲內,其始為荷蘭所屬,然魏氏云:為歐羅巴屬國。今考魏源《小紀》云:「英吉利闢天主教,不供十字架,而書稱千八百年者,舊為歐羅巴屬國,猶隨其稱也。其國教主曰葛尼名巴底,行距今千六百二十六年。神有鬚髮,一為立而合掌仰天之像,一為跪而合掌仰天之像,在人家奉之。僧則供佛像,曰巴底利。」按:闢天主教一說,出《海國聞見錄》。而葉鍾進《記略》則云:「前闢而後信之。」殆指大阿革利西安殺傳教者,毀其堂,至干士但天,仍不尚耶穌,後與他國戰,試禱之,雲際作十字架形,有文曰:「以此勝敵」,乃置十字架於前鋒,卒以戰勝。葉氏所云前闢後信之說,當指此事。而言天主一教,从分為加特力、波羅特士頓二支,其一不設神像。魏氏所云有像者,似為彼教之別支,而統於耶穌者。云作跪而合掌,今按英吉利俗無跪拜儀,雖見王不拜,豈教主拜天而民不可拜王耶?說尚俟考。又美理哥《志略》云:「英國書稱美理哥,原英吉利罪人充軍至此所衍苗裔,其言荒謬。」云云。今按:奉加特力教逃者止二百餘人,即未得請而往,究非流遣於此。況居合省者,非盡二百餘人之後,未免傳訛失實。然合省之北,今為英吉利屬地者七部外,尚有小島,名馬蒙勒土,為罪人流放之所。然則,所云充軍之說,似亦有因。《海錄》亦載有其說。則傳聞之誤,幾遍海洋矣。】
歷泰昌、天啟,來愈衆,展界愈廣。 【 英人至者三千餘。】 崇禎五年,得新韓賽而遷之。九年,遂闢羅底島。 【 緬在其內。】 十五年, 【 《志略》作三年,然不及《國志》詳,今從之。】 律官 【 即守加特力教律者。按:英俗立王令棄加特力教而尊波羅特士教,今禁是教不久,又有律官且令治地於外,知西教尊棄本無一定也。】 麻爾底摩者,請於女王馬里阿,挈二百人闢其南部,至是以王名,名曰馬里蘭。 【 按:美理哥《志略》:「萬曆間奏准:女王往闢地名馬理蘭。」而《亞墨理格志略》:則事在崇禎三年。《志圖·部落》云:「初至開墾,父子相繼,崇禎六年,值馬里阿女王時告成。」而《總記》又云:「崇禎十五年,馬里阿勅律官來治此地。」自相矛盾,且與兩《志略》不合。今按:馬里蘭之闢,後於緬與新韓賽,自在崇禎五年之後。其律官何時命住,則不可考。其云父子相繼,則《志略》萬曆間語,不謬。】 初新韓賽三地之繼開也,統曰新英吉利。萬曆間,先有荷蘭人墾於其南,而荷蘭之南,則瑞典人以崇禎間來居之。既而,荷蘭人逐瑞典而有其地。天朝康熙三年,始盡為英吉利所有,曰鳥約基。即荷蘭所得舊地也。曰鳥遮些,曰底拉華,即荷蘭所得於瑞典之新地也。先一年,王名查爾士者,亦遣其臣墾得查爾士頓, 【 亦以王名名之。】 擴而至駕囉連,區分南北。十九年,水師官衞廉邊,以故父捕盜功封以邊西耳文。 【 《志略》:開邊西耳文在康熙二十五年,今從《圖志》。】 雍正十年,盡徙國中貧民墾及海澨,為之設兵置防,曰磋治亞。凡十有三區。皆今合省國之東部落也。雖區設總領,然大事必禀諸其王。
佛蘭西舊墾北隅之地曰加那達,商此者百年矣。其隣磋治亞者,為佛羅里達。 【 《志略》稱干拿大,即加那達也,亦曰加納大,今英國所存。合省國北屬地七部。一曰阿巴加那達、羅阿加那達,即其地。佛羅里達則宋時為呂宋所有,不知何時歸佛蘭西矣。】 迤北至南並有民居,其將曰瞞鑒者,慮英人逼處,築臺列礮自衞。時費治彌亞總領得綜諸部事,為書止之,瞞鑒未之聽。總領以聞於王,遣兵帥吴里富率水軍來,瞞鑒亦嚴兵以待,戰於貴壁,不相下者又數年,兩兵帥皆歿於陣事。始乾隆二十一年,閱八年,遂為英吉利所逐而據其地。 【 《志略》康熙二十年事云:「五年而後得。」《圖志》則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。按:當時所得十餘部落,除荷蘭、瑞典所墾必須爭據外,餘多自為開墾,且皆荒壤。惟兩地久成聚落,歲收貨稅,嚴兵戍守,爭勝不易。故最後方得云。爭至八年之久,情事似並可信。又按:《圖志》云:「合省未立國前,英吉利凡得亞墨利加地十八區。」蓋就初得時分合未定者言之。自立國後,各歸各部。故《志略》云十三區者,實以今定之者計也。】
不十年,王懷侈志,欲加徵稅餉,民已離心,既又令改徵買者之稅。蓋其公司船自天朝易茶還,稅銀幾與買價等。舊惟賣者輸其稅。至是驟易新例,買者不能堪。是時,土番亦資茶為養,遂恿土恿(臾,疑衍。)番相約,自後共戒茶食。茶船至馬沙諸些地之新約基,及邊西耳文、費拉地費、駕羅連諸地者,並囤積至二、三年,色味枯淡,卒不能售。前費拉地費、新約基兩地,為土番所拒,船不得入。其馬沙諸些地之波士頓城,居民竟偽易盜裝,乘夜突上其船,舉茶悉投於水。王怒甚,遽遣兵至,且勒加他稅。三十九年,諸區合請停止加稅、撤兵。不許。則又致國人書謂:「彼此本同一氣,不可啟兵自殘。」王益憤恨,增兵困之。四十三年,十三區民合議,爰自稱曰合省國。議立首領,四年一易,不受英吉利節制。議定,仍合詞求罷兵。詞出,即選華盛頓為帥,出兵自保其疆域。條列英吉利之凌虐其國者十八事,告於衆,聞於隣邦,而後專力與英吉利戰。互有勝負,殺傷過當。時開墾未久,地廣人稀,歲得以餘糧濟隣近諸國,即英吉利本國,亦恃以為食。釁既啟,禁所產穀不令出境,四隣苦之。佛蘭西舊與英吉利不睦,合省國之初拒英吉利也,小佛蘭西人實勸成之,至是復出兵船為助。王知人心公憤,勢必不相下,而連年血戰,兵費日形支絀。近自合省國遏糴後,米值頓貴,慮終無以取勝,不得已遣其臣議和。佛蘭西亦力勸之。於是,與合省民盟於費拉地費,聽其自立一國,不復相與為難。自是,所闢之十三區遂與英吉利稱敵,不復受其轄屬矣。
合省既自立國,其地之未叛附合省者, 【 東界阿蘭底海,西俄羅斯所屬地,南合省國亦名育奈士迭,北冰海。今統名新地。】 凡七部,並在合省國北,曰阿巴加那達, 【 華言上部落也。東界羅阿加那達,西荒蕪,南育奈士迭,北冰海。】 屬小部十有八: 【 首曰諾,即多倫多。】 曰羅阿加那達, 【 華言下部落也。東界阿蘭底,西阿巴加那達,南育奈士迭,北荒。】 屬二十有六。 【 首曰龜麥。】 曰紐墨蘭士埝, 【 東界勃林士遏島,西育奈士迭,南阿蘭底海、那洼士葛底阿,北羅阿加那達。】 屬十有四。 【 首曰佛里達力頓。】 曰那洼士葛底阿, 【 東界甲墨里頓島,西南海,北紐墨蘭士埝,南林士遏島。】 屬十有七。 【 首曰哈里法正。】 曰甲墨里頓, 【 東界勃林士遏海島,北那洼士葛底阿。】 屬三。 【 首曰西尼。】 曰勃林士遏島, 【 東界紐方蘭,北那洼士葛底阿。】 屬三。 【 首曰查羅氐當。】 曰紐方蘭島, 【 在甲墨里頓島之東北。】 屬二。 【 首曰鮮閏士。】 自明弘治十年, 【 西國千四百九十七年。】 佛蘭西人開部落聚居於此。入國朝康熙三十九年, 【 西國千七百年。】 英人以後至而襲奪之。八十餘年中,歷有開墾,而他國之先闢者,復悉為所有,徒以橫徵致叛。 【 說見前。】 惟此七部者,猶循佛蘭西舊約,故人心安堵不變。 【 七部外,尚有島曰馬蒙勒士,孤懸海角,距合省國東六百里,小島環之,為罪人流放之地。民居此者,自萬曆四十年英國內亂避地始。】 自西海至南海,凡大小島嶼二十有六,皆便貨稅者。雖彈丸亦設戍焉,意不在其土地也。
其界近後藏及緬甸、廓爾喀者曰印度海。所云孟阿臘,即東印度。其西南曰孟買,即南印度。溯印度河北上,為溫都斯坦,即中印度。溫都者印度之轉音也。再北為克什彌爾,即北印度,古之■〈罒剡〉賓國。河西岸,凡巴社各白頭回國,即西印度也。五印度皆在西域葱嶺西南,惟北印度未為英吉利所據。初,明建文二年, 【 西國千三百九十八年。】 摩底阿滅巴旦王所得於壯麻墨之地, 【 壯麻墨,合印度可臘山達達里為一國,地甚廣。】 閱百餘年而歸於賽馬兒罕。既而部衆各懷反側,國朝乾隆四年,馬拉他據西西北部, 【 如溫大壓山脉臘耦特爾希阿俄臘等部】 哈達阿里據麻疏畜,阿密沙據加補爾部。馬拉他與阿密沙爭戰,各部大亂,結荷蘭、佛蘭西為外援。先是,英吉利與佛蘭西同商其地,以築臺設礮,久肇爭釁。至是,英吉利乘間據其東隅,留兵官曰賀威廉者守之。孟阿臘則以賀族乞守之,大開市埠。惟哈達阿里不服。於是,蘇拉札道臘與英人力爭,二國助之,收賀威廉衆、錮諸黑獄。會二國軍資告匱,二十四年,英國別遣律記利挈兵來收復。三十年, 【 西國千七百六十五年。】 部衆復叛,悉殺英人。英帥曰薩依姑底者,自本國統舶至,卒勝之。自是,東、南、中三印度中屬於英者,凡十有三部:曰孟阿臘, 【 東界緬甸,西界麻哈,南界海,北界西藏,本東印度地。】 屬小部二十有一,以加爾格達為首,周數千里,西周諸番所會處也。其港口曰葛支里,港外沿海千餘里,水色並渾濁。他國 【 高】 【 [商?]】 舶至者不敢遽入,必施礮為號,土番乃 【 掉】 【 [棹]】 小舟出導之。設礮臺於港口,入港二日,復對築二臺,如犬牙,謂之交牙臺。又三、四日,至咕哩噶噠,設官挈敍跛兵駐其城,他官及富商別居城外之漲浪居。曰漫達臘薩, 【 即厘加那特,東、南界海,西特臘灣戈,北麻臘耦,南印度地。】 屬二十有一,在孟阿臘西少南,由葛支沿海陸行二十餘日可至,有城,亦駐敍跛兵, 【 其商多阿里敏人,即即(疑衍一「即」字。)來粵之三角帽者。】 內山曰嘵包補,越亞英加、 【 在嘵包補之西北。】 固貞、 【 在亞英加西北。】 隔瀝骨底、 【 在固貞北少西。】 馬英, 【 在隔瀝骨底北少西。】 惟去馬英數十里曰打拉者屬焉。 【 由此而西即嗎喇也。其海邊分三國:曰小西洋,曰孟婆囉,曰麻倫呢。麻倫呢北少西為盎嘰哩,又北少西數十里即孟買。水路北行三日即蘇喇矣。】 曰孟買, 【 《圖志》:「孟買屬阿蘭牙墨九小部之一,為南印度地。」與所稱十三部之一,自為矛盾。】 在溫都西,本荒嶼,初為葡萄呀所有,後以歸英。順治二年,以給公班衙。初至三年,人多染病。乃火烈山澤,開墾建城。 【 當時二城並築,馬大喇在其東。】 歲產不足供一月用,以故人皆事貿易。又善製舟楫,英吉利舟恒造於此。塔刺瓦墘、底君墘南之亞美搭拔,北之該喇及蘇刺布羅古時喇諸區隸焉。南曰嗎喇他,其地濱海,赤沙窮髮,山川乏秀麗,英民來居者絕少。北曰榜葛喇,自蒙古逐其酋設頭目治之,久而橫甚。英吉利、荷蘭之市其地者,每為所苦。乾隆二十一年,英吉利逐其頭目,設兵守之。地頗蕃富,而終不能使變其婆羅門舊俗。曰彌那, 【 東界尼路阿那,西阿蘭牙墨,南海里那墨,北摩那,南印度地。】 曰歐尼, 【 東界麻哈,西阿尼那,南阿那哈默,北尼保爾地。】 並屬六。曰瀝, 【 東界麻爾洼,西刮治,南海,北臘赤布達,南印度地。】 屬十有六。曰麻疏, 【 東界麻那耦,西加那臘,南歌壬麻都,北麻臘耦,南印度地。】 屬十。曰薩達臘, 【 東界歐尼,西臘赤布達,南阿臘哈墨,北特爾希,南印度地。】 曰稔哇。 【 里戶疆域未詳。】 曰特那灣戈, 【 東界厘加那特,西、南海,北果真,南印度地。】 屬二。曰果真, 【 東界戈灣都,西海,南特那灣高,北馬那麻,南印度地。】 屬二,曰那治勃, 【 東界吾治瀝,西、南海,北茅爾旦,南印度地。】 屬四。曰西倫島, 【 黎加那特東南。】 屬九。廣四十七萬二千六百七十三方里,人萬二千一百四萬有奇。 【 《圖志》:十三部名前後兩見。後以瀝為吾治瀝,薩達臘為阿尼臘,那治為刮治,譯音歧也。按:此十三部中,多南印度地,恐有誤。又,果真,《海錄》作固貞,云荷蘭轄地。與《圖志》異。】
孟阿臘,東鄙與緬甸國之麻古爾接壤,物產頗饒。道光六年, 【 西國千八百二十六年。】 英吉利以印度兵攻之。 【 葉鍾進《記略》云:攻咇沽港為道光三、四年事。】 緬甸自恃木柵堅銳,有輕敵意,而英兵航海遠涉,一時主客互有勝負。值嵐瘴氣盛,英軍沾染生疾,且以地險餉運難繼,將退矣,又慮緬人襲其後,乃反聲言尅期直取阿瓦。 【 緬國都此。】 緬人不知其詐,遂亟與議和,割阿臘千、麻爾古、達阿依底尼色領沿海地歸之。
南亞利未加洲有山曰雪山,山之南北凡三國,其濱曰果羅里, 【 東界加富臘厘阿,西、南海,北雪山。】 山陡,入海迴風礙舟,故名峽阿付舟北司。 【 華言暴風山,西國改曰峽兀賀,謂景可觀也。】 長凡五百八十里,廣二百餘里。依山濱海,夾岸茂林。荷蘭先得其因里阿海岸,以此地可為市埠。順治七年, 【 西國千六百五十年。】 建城設部落,領小部七十有九,以峽達稔為首,官以守之,遂成聚落。乾隆六十年, 【 西國千七百九十五年。】 英人以舟師來爭,荷蘭拒之,退。數年復至,連戰,遂據其地。初但居峽達稔,近且闢及額利非駛河兩岸。荷人則分處四郊,廣十二萬方里,人十五萬有奇。
西亞利未加洲有阿爾厘島,北隅地名色黎安彌阿,其南為根莪。明宣德五年, 【 西國千四百三十年。】 布路亞人航海得其地,沿海置埠。越十餘年,為英吉利所據,設公司市於菴彌河口。其地東西距七百餘里,南北距二百五十里。 【 東界蘇厘麻,西海,南安彌阿河,北色離雅爾河。】 腹地凡九國。所據者邊隅而已。 【 佛蘭西在色黎雅爾河口立埠,各立礮臺。相約訪其內地形勢,以兩國搆兵而止。其布路亞尚有俄爾戈地,為荷蘭所奪,旋收復矣。】 九國中最近海者,曰馬臘,在安彌阿之北。有市埠曰尼利弗里,亦英人奪於布路者,築礮臺於安彌河口。沿流四十里,部落曰比沙,復於此開市。
又安彌河迤南亦凡十有四國:一曰夫達雅羅國,領部落四。一曰西耶臘厘阿那,地濱海,亦英市處。一曰阿寒氐國,自領西部落,首曰吉戈司,多英商所寓。 【 東五十里為依爾彌那,即荷蘭市地,兩國並築臺。先是,英國例禁販賣人口,每以廵舟查搜。某年十月,於海邊獲一泊舟過在路亞埠,其守官強索販人及船,彼此礮擊。英舟返本國,出舟師與戰。此近年事也。】
南洋島有柔佛國,舊日所城在彭亨,後曰息辣者,地方數百里。柔佛既徙而空之,英吉利遂於國朝嘉慶中,闢以貿易、耕種,稱之曰新州。其西北曰麻六甲,舊屬於荷蘭,舶過必就市物而淺行。自息辣開,而此地遂浸荒廢。麻六甲之西北曰沙喇我。又西北曰布魯檳榔。 【 即檳榔士也。】 為海中小島,周可百餘里,一山孤峙海心。 【 由紅毛淺東南風三日可至其島。】 土番居者少。乾隆中,英吉利集商人於此,駐兵三百人,又敍跛兵千餘。 【 即孟阿臘土番招以為兵者。】 閩、粵人多就植胡椒者,稱曰新埠。無他土產,凡釀酒、轉運鴉片、設場集賭皆稅之,歲得銀錢十有餘萬。
東南海中有島曰地問,西北行皆亂山,中各有民。 【 數百數十里不等。】 其一曰唵門,舊為荷蘭所轄,亦襲奪之。地問之南為葛喇巴,南洋貿易要區也。明萬曆間,荷蘭誘服其土番,建城設公班,司其稅。天朝嘉慶初年,總領者以事返國,會本國方為佛蘭西所勝,并易葛喇巴官。英吉利故仇佛人,遽助攻呀瓦, 【 葛喇巴所屬。】 復之。然英實覬覦其利。十四年秋,率舶往爭不克。逾年夏,再往,以天礮環攻。荷蘭人不能守,旋委去。其後,復屢爭,今則仍歸荷蘭矣。由地問西行至峽,又北少西,而至散爹里。 【 周百里。】 凡英舟過,必泊而汲泉,故留兵戍之。 【 按:道光二十一年,臺灣總兵官達 【 〈洪〉】 阿、兵備道姚瑩奏:獲英夷顛林長律。隨奉諭旨訊供。覆奏稱:「據顛林供:『蘭崙城周六十里,東南陸行半日許即海,南行十五晝夜,至弼爹喇,更南五十晝夜,至急卜碌,轉東北行五十晝夜,至望邁,即孟買。東行二十五晝夜,至新地坡。更東行七晝夜,至廣東。三晝夜至浙江。順風或百五十餘日可至。有遲至半年者。蘭崙外所屬島二十六處,皆其埠頭,多他國地,據為貿易之所:一曰埃倫,即愛倫。二曰弼爹喇。三曰急時烟士。四曰那古士哥沙。五曰間拿達,即加那達。六曰的賒士。七曰散達連。八曰金山。九曰士嬌亞。十曰急卜碌。十一曰馬利加時架。十二曰馬哩詢。十三曰息賒厘。十四曰士葛達喇。十五曰烟。十六曰望邁。十七曰士郎。十八曰■〈衤未〉達喇沙。十九曰孟呀喇,即孟阿臘。二十曰磨面。二十一曰檳榔嶼。二十二曰馬功格。二十三曰新地坡,即新嘉坡。二十四曰路士倫。二十五曰班地文。二十六曰璞士爹厘耶。』」又,顛林自繪其國圖說稱:「愛倫南為弼爹喇。自蘭崙至此,舟行十五日,至西北之急時烟士。又西北為那古士哥沙,又西南為間拿達。弼爹喇之西南隅,即米利堅。其東為的賒士,設一市埠。其隔海相對一山,為散達連。其東為金山,並設埠三處,相為犄角。始來粵領事義律者,即的賒士人。自散達連而南為士嬌亞。自金山而南為急卜碌,即《海國聞見錄》所謂呷也,海中大地西南一角之盡處。由弼爹喇至此之五十日,皆自西而南。以後則轉向東北,初為麻利加時架,更東北為麻里詢,又東北為息賒厘,又北為土葛達喇,又北為烟。其東北為望邁,自急卜碌至此,凡五十日。其南為士郎。又東北為■〈衤未〉達喇沙。北為孟呀喇。又東為磨面。又南為檳榔嶼,即新埠。又東為麻那格,即麻六甲,英吉利取其南之孟姑倫,與荷蘭易之,設埠於其西隅。其東為新地坡,自急卜碌至此,皆奪於黑夷。望邁至新地坡二十五日。東北即安南。東行七日即廣東。」今諸小島不復詳載。】
○蘭崙偶說卷三
凡官武多而文少。文職則令先約貲而後試之,授以職,不能稱者立黜。武職則以火器考試入伍。俸重者六人, 【 月各二千五百員,其千五百員者三十餘人,餘自三百至二百六十。】 其下復以次遞減。所設官制,分事而理,事各有署,署各有官。其總理各署事者為律好司,凡大訟獄,胥歸審決。設官凡四百二十有六人,為羅壓爾錄司官四人,為阨治彌索司二人,為愛倫阨治彌索司一人,為錄司二十有一人,為馬詭色司十有九人,為耳彌司百有九人,為委爾高文司十有八人,為彌索司二十有四人,為愛倫彌索司三人,為馬倫司百八十有一人,為斯葛蘭比阿司十有六人,為愛倫比阿司二十有八人。 【 兩官並在斯葛蘭、愛倫本部落所屬內選充,三年一易。】 凡官斯職者有事去,得薦人自代,家人犯法,得免收禁。
其會同議國事署曰巴里滿。凡王新立,先集官民於署,議其可否。大事則王與官民同入署議。會議必三年為期,非錄用大臣及刑殺職官,雖兵事亦必下署議准乃行。一切創例、置官及增減稅餉、行用楮幣,皆由本署轉行甘文司分布王處斷,或謬誤,例責奉行者,由署議所罰。職官則於歲終會覈,別其功過而黜陟之。其中專轄兵丁者曰甘彌底阿付撒布士一人,專司賦稅者曰甘彌底阿付委士菴棉士一人。有事則甘文好司官與各部民咸集此會議焉。
其理部落事為甘文好司,設官凡六百五十有八:舉於國都者四百七十有一,其中轄大部落者百四十有三人,小部落三百二十有四人,管教讀及各技藝館者四人。舉於委爾士者五十有三,其中轄大部落三十人,小者二十有三人。舉於愛倫者百有五,其中轄大部落者六十有四,小者三十有九,教讀技藝者二人。皆各由各部舉其殷實老成者充之。有事則傳集部民至巴厘滿署會議。 【 部民不能俱至,許部舉一二人,議畢各回。其後定以所舉入議之人常住本署,給以薪水費。】
其理機密事者為布來勿 【 罔】 【 [岡]】 色爾,受事先令立誓。
其管庫、印、口岸諸事者為加審列色爾,設官凡十有二:管庫者曰法士律阿付厘特利沙利,管印者曰律布來阿付西爾,管口者曰律占色拉,曰不列士頓阿付 【 罔】 【 [岡]】 色爾,曰色吉力達厘士迭火厘火倫厘拔盟,曰色吉力達厘阿付士迭火哥羅尼士奄窩,曰占色拉阿付厘土支厥,曰法士律阿付押彌拉爾底,曰馬士達依尼羅付厘曷南士,曰布力士頓阿付離墨阿付觀特羅爾,曰占色臘阿付離律治阿付蘭加司達。
其專司審理案牘者為占色利,官之掌印判事者曰占色臘一人,司判事者曰委士占色臘一人,曰馬士達阿付離羅士十有一人。 【 每判事以二人輪值,週而復始。】 司算法者曰扼岡頓依尼拉爾。其專司審理民控案牘者為經士冕治官,曰知付質治一人,布依士尼質治三人。專司審理職官訟事者為甘文布列官,曰知付質治。專理婚姻、田戶者為溢士知加官,曰知付馬倫一人,布依士馬倫三人。審訊國都人罪者為阿西士菴尼西布來阿士,設官十有二,分六撒久,每撒久曰質治二人。 【 歲審二次。】 審訊部落人罪者為依尼拉爾戈達些孫阿付厘比士。 【 歲審凡四次。】
出察諸部者為歷官,曰馬落,凡百人,歲分出稽察地方安否,歸必責之結保。此外復有舍臘達文。 【 職掌未考。】
其職值宿宮衛者曰律占麻連。專司馬政者曰馬士達阿付厘夥士。司掌文件者曰色吉力達厘押窩。司水師船者曰特里舍厘阿付利尼微。司貿易者曰勃列士頓阿付厘墨阿付特列,其副曰委士勃列士頓阿付厘墨阿付特列。司支放各錢糧者曰比馬士達阿付厘夥士。司郵遞文報者曰陂率馬士達依尼拉爾。協理火礮者曰流底南依尼拉爾阿付厘曷南士。司田土徵收者曰法士甘靡孫拿阿付厘蘭利委奴。總兵者曰多尼依尼拉爾,其副曰疏利西利多依尼拉爾。王宮管馬者曰士底赫,管家者曰麻司達阿好,司護衛者曰班侍阿勒爾。
其駐劄愛倫者曰律底南阿付愛倫,曰律占色臘,曰甘曼那阿付厘賀些士,曰知付色吉力達厘,曰委士土厘沙臘,曰押多尼依臘爾,曰疏利西達依尼臘爾,各一人。設於斯葛蘭者為色孫官,十有五人,以聽訟獄,為益士知加以收徵賦稅,為甘文好司官四十有五人。設於印度之孟阿臘理餉、鹽、貿易曰加稔那者一,分理者四,曼達那薩、孟買各一,均受轄於孟阿臘。又各設靡宿一,執連七十有六。
北亞墨利加之七部落,亦部設治事之官曰總領,與佛蘭西人參半而用。其署為岡色爾,王所命也。為甘文好司, 【 即合省國之勃里先好司。】 會推於部衆,四年而代。 【 凡部人有賦入年至四十者,或客民納賦至五棒、收租息至十棒者,皆得舉人。】 羅阿加那達之 【 罔】 【 [岡]】 色爾其官三十有四人,甘文好司執事者八十有八人。阿巴加那達副總領一, 【 罔】 【 [岡]】 色爾官十有七人,甘文好司五十人。 【 奉行之法有六:一、英國巴厘滿署議行者。一、向定舊例。一、加那達相沿舊規。一、佛蘭西舊頒條欵合以羅馬國律。一、英吉利所定例。一、總領與岡色爾署所定例。一、本部落之岡色爾、甘文好司議定例。遇有獄,由總領參用英、佛兩國法。】 他如紐墨蘭士埝、那洼士葛底阿、勃林士遏島、紐方蘭島、甲墨里頓島五部,並各設總領。
凡通國市埠,大者設文職曰羅落堅,中者曰沙外廉叻落堅,小者曰未士落。
武職視文較尊,曰比利呢布,曰顛第依彌,所戍兵皆得節制之。次曰贊你留。主船官曰押米婁,曰善用叻彌沙,曰善用哈沙。凡船內各設管黑夷者,皆有定人。三桅大船一正五副,二桅者一正二副,小者一副。正曰沙冷,副曰墩低。理貿易船官曰甲畢丹。
王宮設女官亦各分等次:一等曰麻左尼士者凡三人,曰加稔底士者八人,人各承行一大部落事。次等十五人,分理宮內事。 【 按:《英國論略》云:「貴臣十二人:為管帑、審辦、持璽、戶部、內國務宰相、外國務宰相、管印度國務尚書、水師部臣、貿易部臣、兵部大臣。」與《圖志》互異。】 此設官之大畧也。
額設戰船百有五十,管駕者曰甘彌孫,百六十人。水師兵萬人,水手二萬二千人。本國陸路兵八萬一千二百七十有一,孟阿臘等處兵共萬有九千七百二十。 【 此據《圖志》。然志又云:「孟阿臘等統設敘坡兵十八萬一千五百十七名,英吉利各八百名,蘭崙王家兵雙糧者二萬。」則二十萬一千有奇矣。數固矛盾,理亦未可信,當以前數為確也。】 每兵歲餉七十二員,禮拜日給之。 【 葉鍾進《記略》云:「一人需洋錢十員、八員不等,計一月人二十餘兩,蓋自有身賦與其酋也。」按:此當指東印度召 【 幕】 【 [募]】 言之。】 守國師船百艘,分布市埠,或數十或十餘,統計五百三十,配水師三萬五千。 【 並水手共九萬。】 戰船礮百二十,次七十,小六十。護貨廵船自十至二十人。值宿者、管馬者、管家者,歲需銀七十七萬員,護衛官三十七萬五千,別有羅壓爾嗌士達唔官里士曼。各官,歲津貼八十五萬。王宮歲支五百九萬五千。國開金銀礦,皆出於各部諸山。礦各有課,其課與贓罰兩事所出之欵,並以資宮費。甘文好司歲輸二百五十萬員,王歲需三十萬,郡減六之一。
西海諸國,咸以市易為正務。故國中多市地,大者為倫墩, 【 即蘭崙。】 利未埔里、胡里、新堡、牙爾木、牙臘士、莪力、亞比耳亭、伯利未木、可耳奇士、比林、 【 比】 【 [北]】 利法諸處。近海設關五,征出入之稅。 【 凡貨值千員以上者稅五十員。】 無地丁錢米,俸餉皆資於稅。 【 與天朝貿易還,歲得稅約千五百萬員。】 因商而立法者四:曰銀票,王時其出納環轉,不令失信。曰銀館,亦設於王,以寄存項而支發,亦取給焉。 【 始於康熙三十二年,初止收一百萬,後增本至萬萬五千萬,各國商多存銀其中者。】 出納各有子息。 【 約百金歲息八金。】 凡市集之地,各有私館,殷富焭獨,咸寄以貲,貧商則出子貸以謀生。曰挽銀,票商將出貿遷,先以票郵致所抵之地,則居者如數應之,或與他商易貨,可指定貨所屯地給票,使自收焉。曰擔保會,航海涉險者,自計舟貨所值,月納銀於會 【 百金約納二錢。】 為公費,舟損則會償之,貨全失則半償之。 【 蘭崙二十一會,本銀自三萬至八萬。】 又居宅自議其值歲納於會者,百之一,災則會償其半。或富者逆慮死後妻子無依,亦歲納五十員,他日由會歲給千員,贍其妻孥,有生計則否。市舟所至,必有兵船護貨。無論貿易、稅課,其貲悉令載運。遇盜則商船先駛入港,以兵外拒之,非是,則會不償所失。凡各屬地關稅留支經費外,歲但報銷於國,而不解所餘。 【 按:《小記》云:「凡貨出洋回國,每年稅二百五十餘萬,屬國千二百餘萬,而孟塔拉居六百萬,孟邁三百萬。」又,《志略》云:「斯葛蘭歲稅銀二千三百八十五萬,愛倫二千二百萬四百七十六員。」】
溯公司之設,肇始荷蘭。以明萬曆二十一年市印度獲厚利,遂於南洋創為總局,曰公班衙。會意大里亞人居澳門,以貨歸售,英商羡之,二十七年,遂仿置焉。初尚與荷蘭合,旋以爭釁自為一局。其始不過合貲十五萬。次年,稍增以十一萬而已。既而獲利三倍,又掠荷蘭、葡萄牙商舶,遂據印度海濱新開地。時商本尚止三十五萬,國人已有散局之請。王令他商於孟買別立新局,兩局又相軋,至天朝康熙四十年,復合而一之。貸以帑銀千萬,歲收其息八十萬。再貸以五百萬而免其息。厥後遂至三千萬為極旺,蓋廣東並設局時也。初議三十年為限,期滿則散。而當時主局者二人,每商例捐二千五百員資其歲用,緣是不肯遽散。會與佛蘭西搆兵,藉助餉為詞,請再展限三十年。而大班等歲支浮冒,貨亦居奇踊貴。國之散商病之,屢請,仍為所阻,無如何。然公司貿易亦日衰。 【 道光十年,入國帑一萬五百萬員,而局費已至九千萬員,浮靡日多而不能節,又欠項千五百萬。十二年,貨價計值三千萬員,而賣價僅得千六百萬員。】 於是,決計散局,收繳帑本,聽散商自為載運,而但征其貨之去來者。 【 按:《貿易通志》云:「合本銀千五百萬員。」與《圖志》異。】 云公司者,王與國之富人合,并擇二十人通懋遷者司其事,謂之公班衙,歲載運土產及轉易東印度各國物來粵。總理者數人,曰大班、曰二、三班,最卑有稱四班者。茶師、寫字、醫生咸備。易茶歸,則轉鬻於鄂羅斯諸國。大小舶歲以數十計。其在東印度各國採買者,亦設大班。海洋過往處所,凡一有可乘隙,公司得自備糧餉,募駕兵舶占踞,請夷目往治之,名曰監督。凡所得孟阿臘、新地坡、新加步,其兵費皆出於公司,而所徵稅,則公司得於三十年期內專收之,期滿而後歸於國。故有餘力窺伺荒島。而驟衰之由,亦緣於此焉。
康熙間始來通市,中斷不至。迨雍正十二年後,乃來市不絕。每抵外洋虎門口外礮臺卸帆,驗實報官,官令引水帶入泊黃埔。礮械先起之而後入,去仍還之。其商人則寓以廣東十三行樓,歲必七、八月至,乘北風回帆。其候賬不去者,令居澳,謂之住冬。設公司,大班掌之。語詳後。入市以來,屢被天朝懷柔。凡絲斤綢緞,准其展限配帶。行商有欠貨價者,先於關稅盈餘給還,令其早得回國。夷館偶災,內商未分其貨, 【 內地總散,凡十三商公司,呢羽至,必立股分之,買茶即以股為則,有一商而三、四股者。】 例由其國商納稅者全予豁免。又船規征鈔,歷有定則,亦因其國商之請,一、二、三等船,各減去十之二。故來市者咸頌皇仁,其王亦恭順自矢。國舊受轄於荷蘭,既與為敵。乾隆初,佛蘭西欲以力服西洋,而英吉利屢與抗衡,將藉天朝為重。
乾隆五十七年,故王■〈口雅〉■〈口治〉遣使由天津入貢方物,使臣呈請於直隸、天津、浙江貿易,並懇賞給附近珠山海島及附近廣東省城地方一處居住,留人於京師理貿易。並敕戒之。其後,道光十一年,國商遂駛船由福建、浙江、江寧、山東各外洋遊奕,刻送通商字說,復駛至朝鮮,不納,則駛盛京者,皆執此意也。
六十年,復備貢由駐粵大班呈督部代為奏請。表文自言:一次大將軍兵至的密,彼國兵船亦曾相助。蓋大兵征廓爾喀時,聞其南界忽有兵患,至是,方知其故也。
嘉慶九年,復備物入貢。其前兩年,西洋居澳門夷目■〈口委〉■〈口黎〉哆,書寄其國人之當差京師者,言英吉利戰船泊澳,恐其覬覦澳門。隨經管理西洋堂大臣以聞奉諭旨查詢。故九年貢表,有「與佛蘭西爭,恐其謠言疎間」語。
二十一年,仍由天津入貢,正使囉咡啊■〈口美〉■〈口士〉■〈口德〉,副使即以在粵之大班■〈口司〉噹■〈口東〉者充之。屆期,兩使並稱病不能瞻覲,即日立遣回國,敕諭其王。此入貢之始末也。 【 乾隆六十年貢表自稱:「管佛蘭西、愛倫等處」。至嘉慶九年表,銜則已去佛蘭西字。蓋先勝之而未得據而有之也。若乾隆五十九年,其總目百靈呈詞有「本國王管呀蘭地密吨、佛蘭西、愛倫三處地方。」語則溯而誇大之詞而已。】
護貨兵船,每隨貨舟至內地,使椗外洋,而後引貨舟以入。中國自唐訖明,代行市舶抽分之例。國初,懲海寇撲岸,閩、粵週設界牆,嚴行洋禁,澳夷得專其利,久為諸國垂涎。於時邊境又安,大開關市於澳門、漳州、寧波、雲臺四處,設官榷稅。時寧波之舟山尚未置縣,英舟每泊此。乾隆 【 應是「康熙」之誤。】 三十七年,奏准移關舟山,以就商船,建紅毛館寓其水梢。已而,粵關清釐陋規,改正歸公,後又漸增規費。先是,二十年,英商華苗殊泊定海,請收餉定則。逾二年,閩浙總督疏請增餉,奉旨嚴飭。其商洪任輝赴天津,訐粵關積弊,仍求市寧波。欽差按騐得實,罪監督如律,洪任輝亦圈禁澳門三載,釋還,照會國王收管。公司貨舟內市,既日有增益,故護貨船亦絡繹至,貨盡回去。散商無之。
乾隆七年,英人仇刼呂宋國船,取其貲貨,而擄其二百九十人,順風達澳門。官詰之,其總兵亦恐食盡,聽大吏以所俘人還呂宋,受賞去。逾年,呂宋人遣兵數千,來泊澳前十字門,揚言欲修怨於英,將泊而待其來船與戰。官數其負恩,呂宋人內愧,居數日遽遁。又明年,英人在粵者,復糾合佛蘭西巨艦,伺呂宋船至圖報復。適佛蘭西商船南來,英船一時驟起碇,將邀截之。官遣澳目勸止,始散。
嘉慶七年,兵頭■〈口黎〉■〈口爾〉■〈口也〉求市糧食,稱舊與佛蘭西、呂宋有隙,恐貨來被其中途攔阻,故以兵衛行,至而乏食。例禁私市,爰請於官,遂如所請給焉。其年,復截兵數艘來泊雞頸洋面,欲遂居老萬山。大吏諭之不聽,則斷其買辦食物,懼而後退。
十三年,大西洋國為佛蘭西攻陷,國王投依英吉利,因處之以附近米利堅國之■〈口罷〉喇哂唎地,兵以防之。會英吉利兵亦敗於佛蘭西。其時,市埠之近呂宋國界者,並為所據。尋以兵九艘至粵,稱其國與大西洋姻好,慮佛蘭西來攻據澳門,則在澳西洋人貿易立為所制,故挈兵來助守。泊舶鷄頸洋,而率其兵三百人居澳內之三巴寺、龍嵩廟,復分守東、西望洋礮臺。官止其開艙互市,宣諭威德,而後震懾開行。行後,始知其大班喇■〈口佛〉偵知越南東京內訌,親至孟阿臘結其掌兵者,駕兵十舶,圖襲越南。其副以七舶深入富良江,越南出不意以小船火之,悉燼焉。潰兵遁至粵,喇■〈口佛〉匿不敢見。兵目懼此行無名,欲因奪澳以償所失,終畏不敢登。 【 按:越南小舟名軋船,人二十四,兩頭可 【 掉】 【 [棹]】 ,如游龍。每攻大舶底使沉,故西海舶相戒避之。】 兵目度路利雖利雖明知無濟,然猶遷延不遽去。而澳之理事夷目亦懼罪,詭云:「國王有書,許為安置。」九月,遂駛三舶入虎門,泊黃埔,以三板船沿省河入夷館,軍官擊之退。封艙令下,喇■〈口佛〉始出貲自犒其兵,具詞輸欵。王聞黜喇■〈口佛〉而擢四班嗌嘩■〈口威〉者代之,嘉其據澳時不從署名也。明年,商船至,大班卑詞求請,大吏陳奏,方許入。
當道光初年公司襲緬甸時,既為緬酋所敗,遁至粵取餉,泊零仃洋。其兵試放鳥鎗,擊斃新安縣民數人,遽駛去。王聞,亦以縱兵滋事,褫大班職。歲冬貨盡,商未返者,則例遷於澳。寓澳者欲於所寓前立馬頭,竪其國號旂,西洋夷目不可,乃止。
七年,公司官之在粵者,設馬頭於寓舍前而棚圍之,行者不利於渡,大吏以聞,遂奉有毀拆之命。大班部樓頓,遽令來船咸出泊外洋,資其食費,不令復入。又約諸國和之,惟合省國商不從,部樓頓潛附去。
十三年,公司散局,督部令大班旋者言於國王,仍以官來約束其散商。於是,夷目■〈口聿〉嘮啤至,自稱監督。欲設審判署司官十二人。而移文督部,不自言其來意,還其文。則以廵船撲入內河,拒擊礮臺兵,旋悔罪出。將還國,未行,輙忿死。而後領事義律總之。 【 詳見後。】 此兵船節次內擾之始末也。
其人喜兵革,袵席鋒鏑,久已成為風俗。宋理宗寶慶二年, 【 西國千百十年。】 佛蘭西之路易王新立,英吉利舉兵襲之,為所拒,大破英軍。路易卒,嗣王復與英人戰,又敗之。 【 以下皆與諸國爭戰事。其得勝而據有其地者,已見前卷。此則就所知書之。】
國朝康熙二十七年, 【 西國千六百八十五年。】 王蘇以天者, 【 或云查爾士。】 出兵侵領墨, 【 即大尼。】 遂侵波林, 【 即綏林,與國隣者。】 逐其王而別立,乘勝攻日耳馬尼, 【 即耶馬尼,與佛蘭西隣者。】 諸國勸息不聽。又沿地中海攻俄羅斯,會風勁兵苦,凍不能戰,敗走。王急由土爾嘰 【 即土爾扈特,與俄羅斯隣。】 遁還國。既又侵那耳瓦,以火器互擊。戰既酣,王遽遇礮,遂卒於軍。
當乾隆、嘉慶間,佛蘭西自恃強力,欲服諸國,而英吉利屢與抗衡。時英吉利王已老病,將使其長子代理國事。先是,佛蘭西故王以兵取彌爾尼壬, 【 與荷蘭同地異國者。】 遂侵及荷蘭,據其好司阿蘭治地。英吉利與俄羅斯合兵謀復之,不勝。時佛蘭西內亂已十有餘年矣。軍帥那波利稔 【 《圖志》作那玻里雲,同是一人而譯殊也。】 者,善用兵,嘗攻服以比多國,又攻印度,頗得部下心。以功為故王所忌,懼禍及,領所部航海至以比多曠野, 【 即麥西今伊楫國。】 將圖開墾,土人拒敗之。英吉利出兵船十四艘,使尼理遜將以助之,沿地中海遇於以比多之泥祿河濱,輪船拒戰,士多受傷,尼理遜亦中於礮,傷頗甚。醫者遽捨所治兵亟來視之。尼理遜令以次受治,軍心益踴躍。適佛蘭西船自失火燬藥,戰暫止,以小舟渡救之。已復合戰,佛蘭西敗,死傷五千餘人,英軍死者五之一。那波利稔旋為其黨擁戴,弒故王而自立。隣近諸國聲罪討之。那波利稔出奇兵,繞山道襲其後,咸驚潰。旋以重兵握港口,禁絕商旅出入,以困英人。英人慮其乘勢來逼,亦以兵船困諸海口。再三合戰,焚其軍艦,佛蘭西懼,遂結俄羅斯,募兵號五十萬,萬給餉六萬,聚攻英軍,卒議和而散。佛蘭西再結呂宋舟師至,亦為英人拒敗。時呂宋王子悖逆不道,那波利稔召其父子,因遂執之而自立其弟。呂宋不附,招英吉利人戍其疆,英商之聚巖士達攬者, 【 佛市埠。】 為其守港兵所拒不得入市。蓋嘉慶初事也。
既而佛蘭西以兵力降呂宋,復乘勝侵耶馬尼、 【 即阿里曼,今分廿四國。】 鄂羅斯諸國。十八年,諸國合兵逐那波利稔於小嶼,別立故王親支而去。那波利稔乘兵退,驟以殘旅返國,逐諸國所立王。英吉利聞,復與普魯社 【 即破路斯國。】 連兵擊走之,禁諸荒僻。故王子之妻,又招國人助己而自主國事,未幾旋亦被獲。亂數月,卒如和議。 【 按:嘉慶元年,英吉利國貢表稱:「與佛蘭西前已修和。因和之後伊國強橫,今復與戰爭,於海口設立重兵,顯有歹意。恐被伊國 【 估】 【 [佔]】 奪,無奈亦設兵防守,圍住伊不能出口。該國內已亂了十三年,老王為人甚好,竟被伊國人弒害。今伊國有一人做了國長,存心無道。」云云。又,二十一年入貢前,夷官先至粵呈其國相稟件稱:「國王年老,事務交長太子掌管。一向與佛蘭西戰爭,無時止息。今因將佛蘭西假王■〈口般〉哪嗶■〈口地〉捉獲,另立舊王親人,各國俱安靜無事。」云云。時督部詢據夷官覆稱:「該國太子攝政已有四年」,則雅治退位當在嘉慶十七、八年間。而佛蘭西內亂,當在乾隆之四十六、七年間矣。貢表所云篡國者,雖未明指其名字,而以夷稟按之,當是■〈口般〉哪嗶■〈口地〉矣。然《圖志》稱為那波利稔。而《統紀傳》又以為那波里雲。兩書情事既小異大同,而譯音尤為相近,為人同名異無疑。即夷稟所云捉獲另立事亦相符,仍為一人可知矣。】
久之,歐塞特厘乃取荷、彌二國合而為一,更其名曰彌達蘭。道光十年 【 西國千八百三十年。】 兩地自生戰釁,隣國並起而和之,仍令按分為二。推斯哥麥王子名厘阿波爾者,為彌爾尼王國主,英吉利實與議焉。嘉慶二年, 【 西國千七百九十八年。】 領墨慮英吉利見侵,先以舟師聚泊所都港內,英軍亦乘船礮擊之,領墨力戰,會英船柁壞,遽退。七年,佛蘭西密結領墨合攻英地,英人奪其廵船,沿領墨圍其都,王子驅其舟二十有三出,議和而罷。十二年, 【 西國千八百有七年。】 佛蘭西王曰摩那巴底者,與布路亞 【 即西洋,今澳門之祖家。】 有隙,使其臣禹諾領兵襲之。布路亞猝不及防,棄所都義斯門,走保於摩那洛爾。英國聞之,出兵拒退佛蘭西,復所失故都,別立其王子,於所保部落留兵帥,助其訓練。自是,荷蘭諸國畏其強悍,推為盟主,以時通聘問,數年一至其國,以申盟約,輙讌飲累月而後散。惟米利堅不相下。
英吉利亦自以為勢在諸國上,凡他國有故者,必出兵助之。呂宋內亂,無子,宜立女。故王之婦以女幼代權之。國人不與,弟遂乘間起兵爭,民被禍甚慘。英吉利助拒之,終不能勝。道光十三年,土耳嘰國為以比多攻敗,求救於鄂羅斯。鄂羅斯欲遂乘勝逐土耳嘰,英吉利與佛蘭西不許。鄂羅斯乃以兵衛土耳嘰國城,拒以比多。於是,英吉利、佛蘭西兩國相約,各以戰艦巡地中海為之聲援。 【 土爾嘰,即都魯機,南北二國,皆濱臨地中海。】 且以兵脅以比多,使連和。未幾,英吉利以事至土耳嘰,使臣之屬官為經歷者,方挾前功為土耳嘰權臣所辱,遽囚之。英吉利人商是地者,歸請雪其耻。會土耳嘰王亦畏悔,自黜其臣以謝,事遂已。荷蘭與帕理治國互相仇殺,既和而彼此含恨不釋。英吉利與佛蘭西力禁之,使終守和約,不得再起爭釁。兩國畏而聽之。
方英吉利之窺印度也,實慮鄂羅斯強而逼,必與之爭。然是時,鄂羅斯方構兵於西北之普魯社,未暇南顧也。當大兵底定西域,溫都斯坦尚與巴達克山互相攻拒,旋併於愛烏罕。而鄂羅斯兵力自黃海攻服黑海各部,復沿加士比俺海 【 即裏海,亦名死海。】 日事南侵。故英吉利得并力吞溫都斯坦,復溯印度而北。自是,凡夾印度河及南洋之城廓回國,半屬於英吉利,凡近裏海之游牧回部號韃韃里者,皆屬於鄂羅斯矣。兩國新界既近,而中隔回國尚數百里,彼此猶未得聯接也。道光十八年,溫都斯坦之北,有阿付顏尼部與沙蘇野部戰。沙蘇野敗,求援於英吉利。始英吉利既得印度,即駐兵防守,遂於明年七月,使副兵頭曰沙機尼者,悉起孟阿臘、孟買、溫都斯坦三部兵,將之以出。沙蘇野酋亦自率所部兵為嚮導。時阿付顏尼酋自居加模爾城,別使其子以兵三千五百守牙尼士城。城堅而險,外復增設濠牆,嚴守禦。又使其長子以兵數千守加布爾城。英吉利軍先陣於近郊誘戰,不肯出,乃分三路進逼之。一礮以馬背負者曰馬礮軍,二以駝背負者曰駱駝礮軍,三以人運者曰步礮軍,迫城而營,而以仰發飛墮之礮曰天礮者,墜彈城中如雨。又分軍扼加布爾援兵來路。阿付顏尼酋長子領千五百騎、步兵三千,由所守加布爾城赴援,夾攻後路,尋被沙蘇野兵擊却。次日,乃會衆各營,專力攻城,更番而進。守者亦嬰城鏖戰,卒破於天礮,相率潰遁。歷兩日夜,城始拔,獲其次子。仍兩路並進攻加布爾城。阿付顏尼酋同長子率其衆萬三千人,退保格麻關。軍士怯敵,無鬥志,遂棄國走保麻緬。英吉利因得盡據二城。令沙蘇野酋自返其國,議留本國兵及溫都斯坦舊防兵,同新得阿付顏尼降卒協守之。阿付顏尼酋既遁麻緬,亟使人乞救於鄂羅斯。鄂羅斯兵官之守韃韃里者,久垂涎南印度富腴,苦為回部所隔,不得逞。使至,知各部內亂,頓觸所欲,乃定謀從巴社入。已至其東部落希臘地,與巴社人立約,欲恢復阿付顏尼舊部,以直取印度。巴社者,回回之祖家,粵人稱之曰白頭番,亦即入市天朝之港脚也,船用英吉利旗號,稱屬地,故告急於英吉利。時兵頭為律屋蘭,出兵助之,且拒且守。鄂羅斯詐為查收逃奴,襲破游牧回之近阿付顏尼曰機洼、曰大哈臘二部,進據沙蘇野所屬衮都斯、麻爾格、模特散三部落之在興都哥士山北者,兵力銳甚。英吉利將曰沙阿力山,偕馬約里治據險力拒,乃駐兵荷薩士河與英吉利中印度接界。由是二國邊境,僅中隔興都哥士山、阿沙兩部,皆在山南;機木兩部在山北。境界愈逼,仇釁愈深,戰爭無有止息。而鄂羅斯人復日習印度中之文字、語言,又多購木哈臘人,與立約,備嚮導,欲隨時取阿付顏尼,以窺伺印度。故英吉利常屯兵阿付顏尼界備之。議還阿酋於所居加模爾城故地,以消外釁,且藉為前蔽。又議乘勢逼興都哥士山,取沙蘇野所失之三部落。蓋英吉利得印度後,與鄂羅斯交惡搆兵,未嘗少息如此。
○蘭崙偶說卷四
英國稅皆資於市,貨多故稅亦日蕃,國用咸出於是。初,但以土產之物售於印度,遠至天朝而已。近年則自西海達於南海,凡他國市舶經行之地,必設市埠,易出天朝茶葉、絲觔、大黃,輙轉販諸埠。埠各征稅,出入均有例額。航舶四出,懋遷流徙,歲羡悉歸公,而支發亦因以浩繁。
自畢波銷行日廣,他國並受其害,而英國遂獨專其利焉。實則蘭崙本不產是物也。波畢者,即罌粟花中卉本也,俗謂之鴉片,以吸烟於火曰鴉片烟。上者麻哈默哪,次麻爾洼、孟買、加爾吉達,皆東印度地所產。以官地聽民栽種,而按征其地稅,既而花開時征之,取液再征之,及製成、出口,又征之。凡四次征收,而地稅較重。近歲旺者可四百萬,花液逮出口可五百萬員。 【 孟阿臘歲稅九百六十八萬四千餘員,孟買百餘萬員,除留充經費外,歸本國者三百萬。北亞墨利加所屬七部羅阿加那達,歲稅八十萬員,經費五十萬。阿巴加那達,以修路、濬河故,虧至三、四百萬。那洼士葛底阿,收四十七萬,費五十三萬四千三百有奇。紐墨蘭士埝,收三十四萬,費十九萬五千。紐方蘭島,收八萬,費十三萬五千。勃林士遏島,收三萬八千四百,費六萬八千七百有奇。道光十四年,津貼兩加那達文事費三萬,武事百二十萬六千。各部合計,文事費十萬,武事七十萬。按:合印度稅已足千萬。而孟阿臘僅居印度之一隅,乃云九百六十餘萬,其數見《澳門月報》,未免矛盾可疑矣。今以道光十九年出納之數計之:所入共四千八百十二萬八千棒,所出還欠及雜費四千九百九十八萬八千,計是年實欠一萬二千棒無着。二十年,所入四千七百八十四萬二千棒,所出還揭二千九百四十三萬九千,又雜費二百四十一萬,官俸等千七百四十五萬一千,合計所出凡四千九百三十萬。除揭入文學舘用者百萬,愛倫和尚用者二十六萬,並已歸入還揭項內,是年實欠十九萬八千棒。二十一年,計還欠並利息三千一百八十七萬七千棒,兵船軍庫一千六百八十八萬,兵費十萬,海上設官費七萬五千,加那達地公費三十五萬,又兵費用一十五萬,所出計四千九百四十三萬以上。據蘭崙新聞紙云:二十年,甘文好司派員甘密底清查國庫,其中雖多懸擬之費,然大要彼國入不少,而出尤多。以前後三年計之,皆入不敷出也。又與佛蘭西爭戰,欠商民銀四十二萬四千百有四十一萬有奇,息銀萬有六千九百二十七萬,由蘭崙銀號給票按年支取。】 每載以恪粒巴船箱二滿,滿六十七棒,棒十有二兩,價自千三百魯碑至五百。每船三百躉。始至尚少,天朝以為藥材,與他物同徵其稅。後積漸而多,則售於澳門。迨奉禁約,澳夷之索費者奢,遂遷泊伶仃洋。躉船逐漸入內地,源源銜尾而至。船甫空而隨實之。伶仃地屆重洋,在老萬山外,或夾雜於米石,或與他貨並載,至必先運諸躉,而後詣守口臺汛,騐無禁物,給引水以入虎門如例,自道光二年始也。中國例,入市但許易貨而出,其易銀者禁。而波畢不入稅課,於是私買者以紋銀,歲出不貲。 【 聞壬寅前,計來者已三十三萬餘箱,箱五百圓,為數已多矣。】 廷議禁之。欽差大臣駐粵,令私販呈繳,頒新例以絕來源。以領事不能具結,則罷其市易。諸國聞罷市,大黃、茶葉不肯售,值大起。而所繳烟價及關稅各有虧缺。繳烟事起,義律還報其國,未至而蘭崙已先知之。甘文司官衆皆驚動,銀號息驟長, 【 長至六分。】 貸於佛蘭西銀號者四百萬棒,合省國銀號以十萬棒,支發茶值亦驟加。 【 按:茶自內地正稅、洋行抽費、及沿海各稅外,合以蘭崙自稅,已倍於買價,而運費在外。今再加二分,則翔貴甚矣。】 繼聞市易禁止,且聞有兵事,值復再長。積不肯售,黑綠者值如上茶。 【 是歲十一月,販回蘭崙者七萬包,先售五萬八千,存者萬二千。】 湖絲、大黃諸物,無不昂貴。而鴉片、棉花之存孟買者,計虧銀六百萬棒。蓋與內地互市,歲得稅不下千五百萬,國用有資,故當公司未散,大班亦常慮及停市,輙積茶為兩年之備。迨局散不復議及,而散商意主營運侔利,但求速售,無存蓄者。民俗嗜茶,而土不宜種植,惟印度阿山頗有出產。其臣嘗請免試種之稅, 【 道光十九年事。】 所出少,而製法未善。 【 其年得茶百九十箱,所種者白毫五種,小種三種。其國茶師謂此茶中有烟氣,味苦,有傷茶性,每株止值六、七先士而已。故欲得中國人往種之。近又欲於模定地試種。】 大黃尤印度旦夕所必需,故一時周章。至是,乃募孟阿臘人為兵,倉皇至粵,入擾內河,求香港為市地。當事令給還夷欠。又去而分擾江、浙,奏奉恩旨:許以廣州、福州、厦門、寧波、上海五口為市,而核裁從前關口陋規之不在則例者,遂就欵。
聞時廓爾喀使請於駐藏大臣,自謂與里底所屬地隣近受侮,今里底與京屬搆兵,願率所部攻其屬地。所稱里底即英吉利,京屬即廣東,里底屬地即指印度。駐藏大臣未之知也,爰以蠻觸相爭,天朝向不過問却之。而當時復有傳聞,鄂羅斯遣其陪臣來天朝,請出兵由緬甸夾攻印度。使臣已自其國東籓屬之比革爾地起程,由韃韃里入都者。後雖不果,而英吉利人已聞而畏之。蓋廓爾喀介西藏、鄂羅斯之間,世與英吉利為仇,故乘其不能兼顧,欲以兵襲其印度。而鄂羅斯則更不能一日忘印度。先既連年血戰,後又伺隙而謀之,皆將欲一伸其夙怨也。
所都蘭墩城,在古之但西河畔。相傳漢明帝時,海賊入河上,縱橫刼掠,故擇地建城,居而控制之,至今不改。王宮二,並在城外,謂環以城,則畏人示弱也。舊者在山後,方四里,朝賀於此。新者在山前,面河,方二里,則遊幸處也。築礮臺山上,城在宮左,逾河距宮十五里外為醫院。 【 官數十,就醫日千計。】 作運渠, 【 橫六丈。】 以馬牽舟,自城以達於海。 【 歲修費征諸行旅。】 居民富庶,每苦癘疫。元順帝十五年,疫作,死至五萬人。未幾,國有黨叛,其臣有襲封爵者,備兵出戰,遂殉國難。明成化十九年,疫又作。逾三十年,再疫,死三萬餘人。天朝康熙三年,王以好色死,民隨染疫死者數至十萬。明年,遭火,焚燬民居萬餘間。道光二年,又災。不數年,已建復如舊觀。其富貴人家,皆起園囿,聽民遊玩,夜則道盡懸燈。王所居,亦聽民及他國人隨時入觀無禁。穴牆為筒,以火貫之,使夜光如晝。皆蘭墩城事也。城長三十里,圍三之。土地平衍,宜麥、禾、果、豆之屬。有山名間允,產黑鉛最盛。聽民自開採,而徵其稅。距近之地,左有那邨,右有加釐皮申村,並設礮臺。二村皆濱海,以舟往來,蓋要區也,蘭墩去兩村各百餘里。由海口入百餘里,為國中市鎮,守以官者,曰論倫,匹於國城。有三橋曰三花,為輪激水,以次三日,遍於民居,無出汲者。
凡農器進口,免其稅。其民能栽種可為靛料者,及開墾荒地者並奬之。種架非樹者,亦按數奬勵。 【 合兩家種至六萬株者,賞銀八千員。四萬五千株者,六千員。三萬株者,四千員。出口時並免其稅。】 桂、茶、桑同例。椰視架非等有加。 【 每等加賞二千。】 玉桂、丁香倍之。仍各聽其就地開場。鬥鷄不征稅,種蔗同。
地狹,生齒繁孳,故務農少而經商多。所至如故鄉,有終身不返者。每得荒壤,輙相率挈其妻孥而往,或由王指派移民以實其中。所得必力為開墾,用能漸次生聚。無論去國近遠,雖萬里不憚險阻。如亞非利加之大浪山, 【 即峽兀賀。說詳前。彼以兵得之,此則徙民而開墾其空曠也。】 所稱獅虎叢生,土番蠻野者,亦以市船入中土、印度所必經,率其民人披荊斬棘,歷千辛萬苦,而闢其磽壤,肇端於道光初元, 【 先有令青城、滅價二人者,挈衆初抵其地,為開墾之始。】 今已積成村落矣。他如澳大利亞洲, 【 即西人所稱天下第五洲者。】 即墨瓦蠟尼加洲,自古不通人跡之處,獸蹄鳥爪,地野人稀,無君長、城郭、宮室、倫理者,亦聽民駕舶徙家於洲之東、南、西三方。凡願遷者,官資其費,而經其界焉。
先是國中諸河不能直達海港,後疏濬阨蘭特冷河九十里,歷士河百二十里,又濬依爾力斯靡耶河、阨蘭精河、阨蘭王尼河,於是貨運始便。所屬斯葛蘭五河:曰大臘,出邊羅冕山,逕付利剌阿港入海。曰海坷來底,曰度稔,並出攬緋里斯社,一逕臘納社,一逕麻邑入海。曰底,出和化,至拔社入海。其支曰泗比,分於拔社,繞曼付社入海。愛倫三河:曰麻羅,出領塞,逕瓦達賀港入海。曰杉冷,出阿蘭山。曰摩目,受湖水來匯,逕利墨里港入海。北亞墨利加河凡十有七:曰鮮羅倫士,曰荷多洼,並長千有餘里。曰薩歸尼,曰額列,曰先毛里斯,曰馬撻瓦斯,曰特連,曰玷士、曰敖西,曰里治流,曰佛蘭西士,曰特召里,曰先閏里士底,曰俄支,曰比地千底阿,曰蘇比耶加底,曰洼里步爾。此凡十五河者,各有所注,而均不逮鮮、荷兩河源流之遠。湖七,界合省國者曰蘇比里阿,周三萬五千丈。曰伊里,曰休倫。在七部內者曰安達厘荷,曰召特里,曰深戈,曰額蘭。印度三河:曰安治士, 【 即恒河。】 出謙麻那壓山。曰希臘特河,出阿山,並逕孟阿臘入海。曰興都士, 【 即新地河。】 出西藏,逕數千里至達岱入海。溫都斯坦之西有巨澤,圍數千里,澤中有山曰索各里麻臘達喇斯,高入雲際。
歐羅巴洲諸國,大率世為姻好,能各通其有無。男三十,女二十,臨時議婚,不預聘。屆期於教主廟,會親族、僧各與,以二燭使男女互易而熄之,聽經畢而歸。居恒男受女制。生子甫成立,即分以家業,使自治生。故配合多以財產較,析產必均於女。嫁則婿受其貲。止夫婦居室,無妾媵,違者流之。女恒贅男,亡則他贅。宮女得子亦歸諸其郡,而不得稱嬪,御子亦不得有庶母。無奴婢。十五以上,則供役於王,六十乃止。男婦各雇一人司爨,多者及雇他國者賦之。蓋守耶穌教,婦女皆與人往還如朋友。
諸國並以耶穌漢哀帝庚申始生之年為其國之始年,計越千八百有餘年矣。自耶穌始知以三百五十五日為年,不知閏,故不以月繫年。歲以冬至後三日為冬節,後十日為歲首。月有三十一日。
以五金為幣,鑄銀為錢。衣有出蠶絲者,有出羊羢者,布有麻、有棉。麻布敝則搗以為紙。男子冠三角,短衣,色尚青。自無棉、夾、裘。大衣則貴者長其後幅,愈貴愈長,有至丈餘者,以數人在後提挈之。富者以金緣帽及領袖。女則珠玉錦繡。其人咸白肌,睛如貓,而高鼻,髮卷,微紅,與荷蘭、佛蘭西同,故並稱紅毛。黑者不貴也。不薙,不束,不辮,剪之使留寸許。女在閨,則束髮左右作小辮而挽之,惟婦女長髮。僧則緇衣大袖,而無髮。女多艷色,尚細腰,必以帶固束之。衣長袍而腰襭百結,臂如之。衣長及地,上窄下寬,肩絡花繡,以紅、綠、白為吉。武弁必紅衣。相見免冠為禮,無跪拜儀。駕車馬王八,臣六,次四,次二。王出,或乘大馬平鞍,旁翼扶欄,後有倚背。民遇王於道,則免冠拔額毛投地示敬。王臨朝執象杖,以辮金鑲之。宗室貴臣,則並坐而議國事。羣臣入見,則屈一膝,執王手■〈口鼻〉之。女王出,必冠金絲冠,四綴以珠,衣紅長袍,以多羅呢或羽為之,胸繫金珠為飾。在孟阿臘理糧餉稱■〈口辣〉者,視他官尊。出以六騎,前四騎,後則左右人各一,皆衣紅衣從。坐用棹椅,同天朝。他洲所未有也。
民居有賦,以架為額,而高疊則非所計。有累六、七層,高十餘丈者。蓋地促則貴,而賦重也。室以白石為牆,次磚,次 【 士】 【 [土]】 ,皆白灰堊之。其賦一歸王;一設巡,守界段;一養瞽目廢疾。治兵時乃再賦之。
英吉利自開國時,已有五等之爵職。最尊與王共治國事,統稱之曰國政公會。兵役、稅餉必集民議之,而以五爵為首,由來已久, 【 例自宋代始。】 民俗安之。凡封爵有世祿土地者,傳諸長子。荒土聽告官往墾,三十年則還於官,復召投,以價多者得之,故無地稅。工藝分木、石、塑、畫,能造奇物者,得專利三十年。募兵必於亞勒馬呢國,以忠實可用也。若用於印度各國,則募滿剌加人。其法亦五人為伍,伍有長。四伍為隊。令嚴,少退者,給餉重, 【 詳已見前。】 故兵能用命。日食:早曰飲茶,所食惟乾餱。午曰小食。晚曰大餐,禽畜、燒烤皆備。飯以麵飽,後乃飲酒消之。
各國土語外,別有官語,可行於一洲。鄉國各設天主堂,各有教主,尊如長官。七日一禮拜,男女並唱詩,稱頌。
刑法:輕者,鐐銬手足,置暗室,禮拜下期即釋之。富者,贖。重者,竄荒地,驅令開墾。死罪而後弔頸斃之。大逆則製物如鼓,內藏鋒刃,納以置通衢,過者蹴而滾之。官孟阿臘者,居常服八卦衣,聽訟則易黑,召客長十人同聽焉。禁令嚴,雖水亦納稅,無盜取者。
國多娼妓,雖姦生者,必育之。五爵各有獵塲。嚴冬以火烘其室,則百花盡放。富貴家競尚苑囿,遇良晨、禮拜日,遊者紛至。夜演雜劇為樂,晝則禁。有盛宴則令女子歌舞,富貴家亦幼而習之。凡傳召以竹竿為符節,至即隨行。有怨不釋者,各延証人,背放鳥鎗互擊,不中即解。
凡士農工商,咸世守其業。農首穀,次粱,次牧畜。設學選師,教國人子弟。師之貴等於五爵,必通數國語,精曆法,明測驗者,始以充選。鄉有小學,所學曰文科。一古賢名訓,二各國史書,三各種詩文,四文章議論。自七歲至十七、八學成,本學師試其優者,進於國之中學,所學曰理科。初年,辨是非,察性理。二年,察性理以上之學。學成則又試之。優者進於大學。所學亦四科,聽人之自擇。曰醫科,主療疾病。凡病死醫不得其故者,則剖其骸,以騐其病端所在,著書示人。曰治科,主習吏事。曰教科,主守教法。曰道科,主興教化。學成又各嚴考之。每試,則師聚於上,生徒北面,一師問難畢,又輪一師,能對答如流,然後取中,即許任事。學道者,專務化民,不與國事。治民者,秩滿後,王遣官察核,定其功罪而遷罷之。又有度數之學,數立算法家,度立量法家。數在音,相濟為和,立律呂家;度在天,迭運為時,立曆法家。皆設學立師,而不以取士。作畫亦用度數,故遠近分明,但求其似,不尚筆意,繪容尤為逼真。自女王伊來西麻戒除烘託黑影法又一變。所設教讀之舍,蘭崙之漏斯賀, 【 今貯書十二萬卷。】 感彌利赤斯葛蘭之隣麻社,愛倫之臘墨領 【 各貯書十萬卷。】 各一。博物舘惟蘭崙有之。別於新埠設英華書院。商人子女,咸習書算,出必載筆,異聞則記之。約事拉手即定,即記於簿。日出新聞紙,事無大小,悉載之。
例禁縐紗與佛蘭西小帶烟葉,及國中所造之比酒、仁酒、墨蘭地酒。 【 一為薏仁所作,一為額立所作,皆害人惡物。】 令民間飲葡萄酒、白酒,然不能禁絕。始以斯葛蘭、以耳蘭並喜飲濃酒,乃重其稅,以杜貧者。而私販愈多,徒漏稅而無益於禁令。渣治時, 【 即也治,其名同,遂以第一、二別之。】 止許給牌零賣,不能設鋪。凡杯酒稅未足者,罰銀百棒,賞報者,於是濃酒悉歸,無業游民,共起而逐報者,犯禁日衆。 【 兩年間,犯禁萬有二千人。】 緣是,減稅而開其禁。守口官聞佛蘭西出使者在其近哆洼地携有小帶,怒其違禁,拘諸礮臺,繳出而後釋之。
以火蒸水,作舟車輪轉機動,行駛如風。舟曰火輪船,初但以郵遞書件,後則隨兵舶為驚人開路之用。然火熱,不便設礮。火蒸車用以運載貨物,不假人馬之力而馳行特速,可省運費,然必夷平險路,凡山石礙輪之物不得少留。又鑄鐵為轍迹,按運道之遠近,而鐵迹隨之,工費甚巨。 【 自蘭崙至海港九十里,費至四百萬,雖運費省八十餘萬,而修理之費不貲。】 其地不能行車者,亦作鐵槽以省馬力。他如紡車、織具,並以水、火力代之,機動而布自成,故成製多而用力省。 【 按:凡沽熱氣,其物必稍漲大,而水氣尤捷。大抵水一分煑至熟滾,則其氣須千八百分之地始足容之。試以罐載水,滿封其蓋,使氣不能出,及滾,其罐必迸爛,則水之漲布可知。今造舟車者,以蒸水熱氣感動機關,即其理也。西人以甲乙註為圖說。甲為大鐵罐,滿貯以水。乙在下為爐,熾火極旺。水滾則變氣而橫注於丙筒。氣過筒,再分上下歧作二筒,而達諸直竪之大丁筒。丁筒上下並塞,帷恃一癸之小筒,使水氣由下進至於壬。壬為大盤,至此而氣已復冷,還為水。而出其丙筒歧處,即為子。由此分上下而二,之上筒為巳,氣從此入丁筒之上層,下筒為庚,從此入丁筒之下層。而子之當中歧處,又有小扇作門,可轉移於巳與庚兩小筒之間。此開則彼閉,故此氣通,則彼氣塞。其大丁筒內,別藏有片銅為戊者,密合於筒,使水由丙至子之小門以上巳筒,而入丁筒,則戊之銅片下。子之小門既封塞巳筒,則水氣由庚筒下而入丁筒。戊之銅片復激上,至子之小門則封塞。庚筒銅片不時上下,則氣不復由巳、庚二筒出,而必由庚後之癸筒至壬,而復成水矣。丁筒內所藏戊之銅片,既受水氣蒸激,激上則下,其動甚速。再於辛號立條鐵,使與戊之銅片相為聯合。上出丁大筒之外,機關凑合。於是辛條所觸,即即能動舟車所設之機,牽機則輪轉,輪轉則駛行,皆水氣之受蒸為之也。】
醫用草木十之一二,不診脉。 【 與中國及回回二十四脉異。】 凡事不擇日,舟行擇星日,定羅經,量刻漏,對洋圖。地產牙硝、倭磺,以沙藤灰和而為藥,力甚烈。每戰,佛蘭西以飛礮勝英軍,故英人亦仿為之。 【 即天礮,用彈不過十二、三棒。棒十二兩。藏藥兩棒半於內,近聲少而遠聲大。】
航海舟,以鐵力木為之底,厚尺許,包以銅,凡二重,謂之夾板。有長三十餘丈,寬六、七丈者。 【 入水出水均二丈。】 桅名三節,有橫出者而帆因之。帆以布,上寬下仄。逆風則風自前帆間入,觸後帆則折而順。初航海舟輙千人,後以道熟遞減至三、四百。
量地,大者以方里計,小者以忽計。 【 八寸為忽。】 千六百八十斤為躉。尺曰碼。 【 中國之二尺五寸。】 銀以先士、魯碑,計五十五先士值一魯碑,兩魯碑值一員。交易用大呂宋達刺洋錢。
俗喜施予,無鬻子女為奴婢者。所在有濟貧、恤孤寡、治疾病之地,優其資給。合其貲曰仁會,王與大家合力成之,月以一貴人領其事。死時每預籍其資財施仁會,或親友子女無爭者。海舶遇人溺者必救,而濟以貲,否則國有罰。凶喪尚黑服,三日而除。死日即殯,所親送者掩土而散。喪家則閉戶泣七日,不火食,皆受饋於人。是又皆英吉利之風俗,亦西洋諸國之大較也。
所產呀囒米、金、銀、銅、錫、鉛、鐵、白鐵、藤、哆囉絨、嗶嘰、羽紗、製鐘表、玻璃器。無虎、豹、麋鹿。餘與諸國同。
按:英吉利國在歐羅巴洲,三島孤懸大西洋中,迤東兩島相連,南為英倫,北曰斯葛蘭。南北約二千餘里,東西濶者五、六,狹者三、四百里。西別一島為以耳蘭,南北約七、八百里,東西五、六百里。英倫南與荷蘭、佛蘭西近,距佛最近之港止六、七十里,皆本國也。其屬地皆分居數千萬里外。明萬曆中,所得北亞墨利加地,已為合省國所據,僅存北境六部。本朝乾隆初,得五印度。由印度海東岸,拓而南,在緬甸之西,有阿喀喇等埠。迤南為麻六甲。又東南為息力。又緬西北有阿薩部。南洋極東南,有澳大利亞島,有搦日倫敦島。其在亞非利加西有獅山、南亞墨利加有特墨拉拉等埠。餘小島不可勝計。雖去本國遠,而其人長於舟楫,視為闥外也。本國則由漢迄今,並居蘭崙城。自腓士蔽滅於羅馬,歷四百年而西耳得乃以撒孫兵破據之,遂為西撒孫有。歷五百二十有八年,而加怒地以吝因兵破據之。歷二十有四年,而舊撒孫王子為國人擁立,遂復為撒孫有。歷二十有七年,而未廉以哪耳慢兵破據之。又六十九年,而士地便以甥代之,哪王女之子又代之,凡四百餘年。至依里薩陌,皆哪耳慢有。依里卒,而熱給斯、以哥斯西亞人入繼之。而後康熙中,未廉以荷蘭人據之,雅治以日耳慢人又據之,馴至於今。大率始漢明間千餘年來,可按年而數也。今斷自加力牛拉始,加力牛拉至尼波,相去計四百年。今但各舉其在位之年,故統四十八王、在位年數計之,僅二百有九年。其中廢曠之年已不可考。又自幾阿巴勒得位之末年,逆推至加力牛拉始立之年,凡三百三十有四年。以隋末逆推之,不過在晉泰始之初,去漢明帝尚二百年。當撒孫併立後,傳代無多,年分似可遞接。即其初與國人拒守久而後定之十九年亦可聯接而計。愈知廢曠空缺者,在羅馬據立時也。其由明中葉至今,年代雖近,而其歷傳之名氏、世次,及其間爭據開墾之事,則猶得以薈萃諸書所紀述者,而悉其起訖也。